鹽水區

台南市鹽水區位於八掌溪與急水溪之沖積平原上,全境無山脈及丘陵,為單純之平原。是中國漢人在台灣建立的最古老街市之一。

明朝末年,顏思齊、鄭芝龍據台時期,鹽水月津港與台南安平港、彰化鹿港齊名,是當時台灣的三大商港。昔時嘉南地區均以此為歷史文化、政治、經濟、交通、軍事發祥中心,人稱一府(台南)二鹿(鹿港)三艋岬(萬華)四月津(鹽水),足見名不虛傳。惜因日據時期,日人在嘉義縣的布袋海邊修築堤防鞏固防地,導致海水不能暢流,再加上鎮民反對縱貫鐡路經過建站,因而沒落,現港域已無法行船,還好,近經該地方政府整修,已稍顯現當時之風采。

區內較足得供人佇足的地點有月津港燈火、八角樓、大眾廟、王爺老街、修德拜亭廣場、武廟慶元宵、53將軍忠義烈祠的牛壚市集、台灣詩路與田寮三等基石等處;地方小吃則以鹽水意麵及豬頭飯獨領風騷。

詳細行程(103/02/01 & 108/04/22 & 111/02/02 & 113/07/30)

八角樓:位於中山路郵局旁,是鹽水重要歷史地標,建於1845年。1895年日本伏見宮貞愛親王 曾駐守於此做為御舍營,昭和18331日立碑紀念此事,至今石碑猶存,是日本據台重要見證之一。八角樓建物由中國大陸福州杉、石灰建造,並由福州師父一手完成,共兩堂,為二層式建築。屋頂採宮殿式背脊,以八角形為屋面,樓上有迴廊,為純木造。樓下一層則利用紅磚砌成,正面雕樑畫棟,深具特色。

王爺老街(月之美術館):位於八角樓與郵局間的小小巷弄類似鹿港的摸乳巷,透明的導覽櫥窗加上古灯,夜間前來懷古,有一定的韻味。108年更將附近小巷弄打造成月之美術館,日後會擴大到月津港週圍各小巷),期使月津港燈節的品牌效益延伸,邀請藝術團隊進行創作,盼讓鹽水邁向小而美的歷史藝術城鎮。

連南興宮前的三叉路口圓環也有小白兔藝品

月津故事館:位於中山路25號(郵局斜對面),想了解鹽水的過往,到此一覽便分明。

永成戲院:位於水正里過港21(鹽水觀光美食城至月津港之間),建於1945年,前身為輾米場,2000年歇業,後經文史工作隊等人努力,再度風華呈現,重要日子還會放懷舊的影片,戲院內也展覽有膠質影片、放映機及真空管設備。

鹽水觀光美食城:位於中山路,集鹽水小吃之地,假日總是成為遊客聚集品嚐飽食之處。

月津港:昔日風采一時的大港,因水路不通而變成死港,現已疏浚成為一觀光景點,每逢元宵節鹽水蜂炮時節,這裡也會裝了各式各樣的灯飾,讓衝蜂炮的遊客獲得短暫的休息。

月津港自行車休閒步道:鹽水區公所花費數年時間,復原了部份日治時期的月津港古河道,由月津港交叉點『水月橋』往東的兩岸為4公里長的月津港環型自行車步道,可沿著河道兩側港一周,河旁廣大的田野之間,有著綠意盎然的花草生態,遼闊蔚藍的天空,加上河道上的裝置藝術,吸引了當地居民晨昏必來此運動。

修德拜亭廣場:位於中山路,原為修德禪寺舊址,經整建後稱為修德拜亭廣場,建於西元1919年,老鹽水人也稱修德禪寺叫「後街堂」,因修德禪寺早年濟助不少孤苦貧病的民眾,在老一輩鹽水人心中很有地位。

大眾廟:位於鹽水區公所旁的停車場路進去,昔日為月津八景中「聚波漁火」所在地,明永曆17(1663) 鄭成功部將何積善,在河港出口處的一株古榕樹下創建涼亭,命名「聚波亭」。乾隆6(1741)往來於鹽水港與泉、漳等地的船隻因受「雷府 萬春大將軍」庇佑,航程順利,因感神威顯赫,在聚波亭旁起建大眾廟,主祀「雷府萬春大將軍」。後殿供奉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註生娘娘,後經多次重建留有現態。廟內另供奉土地公一尊,其鬍鬚年年增長,是一神蹟。

 

 

鹽水武廟:主祀關聖帝君,創建於清康熙7(西元1668),廟前特設有30尺關聖帝君像及關刀香爐,是鹽水鎮上歷史悠久的名剎,列入臺灣省三級古蹟,為三川門閩式建築。清光緒年間,鹽水流行瘟疫,死者眾多,幸獲關帝爺降旨,在正月十五元宵夜以蜂炮驅逐瘟疫,演變至今為每年元宵蜂炮活動而聞名國內外,現已是鹽水宗教信仰及民俗文化中心,鹽水蜂炮亦成為國內元宵節三大嘉年華活動之一。廟前也恭奉有全國最高的關公立體凹像,會隨著信徒所站位置而左右搖頭,除了廟側有立體畫像外,也設有關公文化館展出關公之文物。

這是2014及2015年媒體最夯的砲城,但在有關單位的關心下,砲城兩側較有爭議的字已"奉令"刮掉,看來台灣的言論自由還是看對象的。

53將軍忠義烈祠:位於鹽水牛墟處,清道光12(1832)白河發生張丙事件,戰事波及此區,戍守當時東門場的官兵張榮森等53人殉職,事變過後立有一碑,後人並改建成小廟供人祭拜。現存牛墟是台灣僅存的三個牛墟之一(另為北港及善化),每逢一、四、七市集日,總是吸引鄰近鄉親到此品嚐或購買日常所需的農具、用品。

鹽水神社(孔廟)位於鹽水國小內(朝琴路牛墟旁),進校門右側即可看見,建於日據時期(1940),有鳥居、參拜道、石灯籠及神殿等設施,日據時期,每逢開學,全校師生總到此參拜並聆聽日本天皇的教育敕,國民黨到台以後,將之改為孔廟,但仍維持其設施。

鹽水牛墟:位於鹽水國小旁的牛墟街是台灣僅存的三大牛墟之一,每逢尾數是1、4、7日上午就是鹽水牛墟的開張日,現雖已無牛隻買賣,但仍販賣有便宜的新鮮牛、羊肉及海產,所以牛墟日也是附近居民的搶購日,值得一看,詳情請自行瀏覽[鹽水牛墟]。

鹽水火車站:位於文武路,建於日據時代(1909),鹽水港製株式會社經營從新營到鹽水,長約八點四公里的火車客運服務,開啟了台灣業史上第一條客運業務的路線,在公路交通未發達以前,這種五分小火車的客運業務十分便民。當時還提供義竹鄉到鹽水到新營的客運服務,目前區公所除了建有自行車道經過外,也著手整理該處的景觀,成排的倉庫廢墟牆壁高高的掛著榕樹,也是一幅美美的畫作。

岸內糖廠:位於岸內國小旁(19線八掌溪厚生橋轉金和路進入鹽水區,750M後見岸內糖廠標柱後左轉,約450M先至岸內國小,續行國小外環道向北經國小後門,可至岸內糖廠。)岸內糖廠是全台第一間由台灣人創設的製糖會社開工製糖(1905),也是全台第一間製作耕地白糖的工廠。日治時期轉由日人經營,二次大戰末期,糖廠曾受美軍轟炸損壞數間廠房,俟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再改由台糖接手整理使用,可惜製糖業衰退,乃於1994年關閉,導致殘餘的廠房淹沒在荒煙蔓草之間。還好,文化部已規劃於此設置岸內影視基地園區,將其打造成專業製片廠。現已著手廠房建設,園區也將陸續搭建清朝時期場景、日治時期和民初眷村時的場景,供製片單位使用。

威權時代的蔣公銅像已不見了

岸內糖廠影視基地:位於岸內糖廠內(武廟後方可達),是台灣新興的影視基地,場地相當廣濶,建有明、清、民國初年間的建築物供拍電影用,111年起開放部份場景供買票參觀,第一部戲"斯卡羅"就是在這兒拍的,假以時日,很可能成為台灣最大的影視基地。

糖鐵鹽水自行車綠廊道:起於岸內糖廠,經鹽水火車站、太子宮、新營---鹽水糖鐡綠道、穿越國一高速公路涵洞、新營糖場、新營火車站接新營糖場自行車道接南74線後左轉經天鵝湖、後鎮派出所、南榮大學,回到鹽水,全程約20公里,是當地居民一條運動的自行車道。

剌桐老樹:位於八掌溪厚生橋南側右方堤防釧和公廟的旁邊,樹齡超過150年的刺桐老樹,胸圍超過6公尺,一年四季各有變化,故有「四季樹」之稱。春天開花艷紅如火、夏天發芽、秋天茂盛、冬天僅餘枯枝,是早期平埔族先民辨識年月的指標。

台灣詩路:位於鹽水區田寮里(19省道/107.6K)的一條鄉間道路上,是城鄉營造巧手打造而成一條充滿詩意的木棉道(開花期為每年3-4)及美人步道(開花期為每年9-11),花開時期,值得前來欣賞。台19省道/107.6K路旁即可看見台灣詩路藝象,停車場很小,車多時就停在中央公路的路旁。

 

木棉花林蔭小徑

象徵台灣人文精神的台灣詩路

美人步道:旁邊有漂亮的花田 ,菱角田划船,望高寮下覽鹽水平原及位移的田寮三等三角點基石(自台灣詩路入口處的榕樹下位移)!

位移的田寮三等三角點基石/編號351號

玉米田也足得坐下品味

詩路民宿提供老祖母口味的饍食及潔淨的民宿客房服務。

田裡的飛機:位於歡雅里,台19線南下到106.8取左側產業道路進去就看到了(路口有<民有水鹿牧場>招牌), 飛機不稀奇,但落地於魚塘田中央就不一樣了,未正式開放前,僅於週日開放給遊客參觀。這是經營鐡工的魏先生買來的大玩具。737A400型飛機,龐大的機體不知如何通過小小的農路運進來,所以 「飛機怎麼運來的?」才是大家熱列討論的話題,魏姓兄弟總是幽默回答,「絕不是馬航那架失事的飛機」,引來大笑聲。等場地整地完成,配合週圍景點,這裡將擁民宿、餐廳、田原、魚塘及鹿場等景觀設施,又為鹽水增加了一個熱門景點。

田寮三等基石:位於台灣詩路入口處的涼亭,有兩棵百年老情人榕樹相依,編號#0351號的田寮三等三角點整地時被埋,經有心人士挖出置於涼亭到樹之間。土方已被附近農民挖走,原6米高的小丘剩不到1米,週圍就是玉米田,算是一座有景觀的基石。

已位移至望高寮的三等三角點基石

豬頭飯:原是鄉下貧窮人家逢年過節的餐食,卻在這裡被發揚光大,特殊的料理手法(用豬頭熬骨成湯),加上各種家常配食,全台獨有,是到鹽水不可不嚐的特色小吃。

鹽水意麵:意麵是各地均有的小吃,但鹽水區的意麵才是到地。走在鹽水街上,「鹽水意麵」街頭小巷到處都可看見,其味頭不僅享譽全臺,連外國遊客都慕名前來,讚不絕口,回家的時候順便購買一箱物美價廉而且包裝精美的意麵供親友品嚐,讚譽之聲,保證值回旅遊票價。

令人回味不已的蛋餅早餐:位於鹽水第一銀行左側不遠的早餐店,擁有數十年的手藝,酥軟的手工蛋餅油條與眾不同, 加上現烤的甜、鹹酥餅,配上非機改黃豆研磨燒煮而成的手工豆漿,保證品嚐過的食客回味無窮。

其他行程:

國道一號下新營交流道往鹽水方向約3K可達。

台一線省道抵新營/鹽水。

中央公路台19省道/100K處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