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龍鎮

後龍鎮地名由來向有二說:一是先民於此建立聚落時,後方有長條狀起伏的地方,狀似『龍』,故稱之。另一說係早期這裡是平埔族原住民後壠社居住的地方。因而取名後壠。鎮民概況可分閩南語系(約佔四分之三),客家語系(約佔四分之一)兩種。

公司寮港的同興街曾是本鎮最繁榮地帶,是聞名的商業街與煙花巷,即所謂的「番婆溝巷」,公館埔位於新港地區的市場一帶,為新港社最早開發的地區,早期人口密集,商業繁榮,店舖之多僅次於後壠街,後壠港市於清時設在後龍溪北岸,距港口大約一公里處。後龍以具有港口機能形成聚落,並成為鄰近鄉庄的商業中心,市街商舖一方面聚集各地物產對外輸出,一方面將台灣本島或大陸內地輸入的物品分銷至各地,鄉民亦可直接來此消費交易。南龍里以前曾是繁華市區,但自後龍市集商圈往中、北龍及大庄移動後,便成「街尾」沒落下來。北龍里自第二市場遷建此後,商業鼎盛,從商者日多,成商業中心。

詳細行程(105/06/08)

大山木造車站:位於大山里明山路180號,啟用於1922年,當時稱「大山腳驛」附近沙丘連亙,適合栽種西瓜。日治時期,此車站以稻米運輸居多。建築外觀及內部運用,充分呈現當時社會歷史背景,為台灣少數存留之和洋折衷之木構車站建築,是日治時期鐵路小型火車站的代表典型。

後龍好望角:位於龍鎮苗33鄉道,座落在後龍溪與西湖溪以南海平面上的一塊綿延數公里美麗的山丘上,地勢平坦寬廣且視野遼闊,居高臨下所望去的數十公里港灣之美以及潮起、潮落、白浪滔滔一望無際的海洋,更有「日出」、「日落」之美,尤以「好望角觀日落」更為壯觀迷人,現今已成為遊客們看天、觀海、賞風車的最佳景點,更是許多攝影師取景的好地方。詳細資料可自行瀏覽[好望角行程]

過港貝化石層:位於好望角附近,在海線鐵路東側沿途石層,地層內藏有一百萬至六百萬年形成豐富的貝類化石,範圍從通霄白沙屯以北至西湖溪南岸一帶都有貝化石層,石層上外露的貝類化石豐富,此地地層屬於頭嵙山層(形成的年代約在一百萬年至六百萬年前),石層可見各式貝類、螺類、海膽的化石,證明了此地之前曾經是海水區域,讓人讚嘆大自然的奧妙。昭和11(民國15),當時的台灣總督府曾立碑以示保存,民國44年苗栗縣文獻委員會在此設立了「過港貝化石層石碑」,特此公告此地只能用於學術研究,不得隨意破壞大自然的寶藏。 詳細資料可自行瀏覽[好望角行程]

鄭崇和墓:位於龍坑里(1/113K與台6交接處的中油加油站對面),由於鄭氏曾位居清代舉人,所以其墓係為官墓。鄭崇和墓為三曲手古墓,曲手立柱上有石印、石筆、石獅,前面則立有石翁仲、石馬、石羊、石虎、石望柱各一對,現已列二級古蹟。

後龍濱海遊憩區:位於位於後龍鎮西北角海岸大山里(外埔漁港旁),當地居民慣稱其為「大山濱海濱海公園」。園區內擁有一片佔地約20公頃的木麻黃,株株高大濃密,其間鋪設起伏有致的石板步道,還有供人靜坐賞池納涼的石桌石椅、觀園樓小木屋、涼亭等錯落其間。踩在鬆鬆軟軟的木麻黃落葉上,漫步其中,頗有一番意境,宛如身處歐美森林公園的氣氛。公園中不乏各式各樣的濱海林相景觀,可作為戶外自然教室 。假日常見親子寫生,放風箏等,每至夕陽西下很多情侶或攝影者前往欣賞夕陽美景,咖啡座應運而生。

外埔漁港:位於海埔里,為苗栗縣第一大港(第三類型漁港),功能多已具備,因交通便捷與鄰近漁港聯絡方便,目前已發展整合為本縣中心漁港。港區興建有「愚人碼頭木棧道」、「浮動碼頭」、「遊客服務中心」…等,並加強綠化、休閒走廊等工程。

合歡石滬:位於外埔漁港附近,擁有300年的歷史,與澎湖知名的雙心石滬是一樣的捕魚原理;石滬是以礁岩在海岸砌成一座圓弧型的磯牆,當海水漲潮淹沒磯牆時同時帶入魚群,退潮漁民就可前往收穫,這裡有一個觀景台,每到黃昏總成為攝影家獵取美景的必爭之地。

公司寮古港:是龍港的舊稱,位於後龍溪與西湖溪兩溪出海口(龍港火車站附近),公司寮開發約在清雍正八年(1730),漢人移墾後龍社19年後,為了貨物運送,公司寮(龍港)開發為濱海各地貨物集散中心,當時的公司寮河面寬闊,夜晚燈火通名,「寮港歸舟」此景是在當時苗栗特有的奇景之一,但由於泥沙淤積,面積大幅縮小,港口貨運也早已消失,當年的帆檣林立情景已不復見,僅剩寥寥竹筏飄蕩,港口一片寥寂。想逃避煩人的環境時,可到此一遊!

三角點基石:

公司寮山:標高114公尺,一等三角點及編號83號的三等三角點基石各一顆。

下後龍交流道接台6線取西往海邊走,過2.5K的鄭崇和墓及2.6K的台一線,到叉路(61.1K/後龍鎮3328號路灯&龍津幹78電力桿),左轉中油"PST-9W"小道走0.85K停車,電桿為「龍津幹7825」號、有噴漆,右側登山口有許多路條。

右入山徑陡上,山徑雜草很長,一路砍,走4分鐘於一小上坡坎處的左側10公尺處先見3-83基石,拍照後回小上坎坎處直走即見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完究所的地殼變動基準點(中央研究院No.S017衛星點)鐵牌,及聯勤測量隊七十六年十月測設四合一的一等三角點、衛星點、重力點及一等天文點:一等點包覆於四方形的大理石中,山頂展望欠佳,步行往返費時15分鐘。

崎頂:標高97公尺,有顆編號149號的三等三角點基石。

61線(濱海公路)南下,於抵達里程108.7K時即須駛出交流道右轉苗32線道,右轉後隨即遇三岔路,左邊苗32線道不取,應取右邊苗33線道,路口有「好望角及→」指標,沿路均循主幹道行(路旁電線桿均為「天寮幹」),於三叉路口有"半天寮文化園區"大石牌處取右稍行到第一個岔路口(天寮幹38),,右轉水泥路進去後路左側有「天寮幹39」電線桿,其斜對面即看到基石,離馬路不到3公尺。

好望角網絃山:標高64公尺,有顆編號1042號的二等三角點基石。

海寶里保安宮前150公尺(若超過保安宮續行150公尺左側為61線涵洞),續行小巷約450公尺抵路底左轉營房廢棄崗哨停車。

面對崗哨11點鐘方向前行10公尺往崗哨方向右直行15公尺(左側有明顯女兒牆步道不取),見右側有路條,進入後即見明顯的山徑,順山徑往上走3分鐘抵一林投區,取林投區左側和竹林相隔的步道續上,3分鐘後進相思樹林,路條離基點越近越多,再緩行3分鐘後在路徑右側10公尺的小土堆上見到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