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州鄉
『溪州』地名的由來,是由於該鄉位處東螺溪(舊濁水溪)與西螺溪之間的氾濫平原浮覆地,因是溪中之沙洲,所以稱之為『溪州』。
溪州鄉原為巴布薩平埔族眉裡社棲居之地,清代隸屬彰化東螺堡,日本據台後,實施市街庄制,改稱為溪州庄,屬台中州北斗郡所轄,設庄役場於今日的溪州村,溪州鄉名,至此確立。
溪州鄉在清朝時期就已經有漢人在這裡開墾了。當年的拓荒者不僅要與水搏鬥、還要為生計操煩。直到1901年,莿仔埤圳開鑿、1911年濁水溪堤防興建,人們也因為有莿仔埤圳而可以引濁水溪充滿泥沙的河水灌溉。因為圳水的充滿泥沙,農人通常運用濁水來補充農田的養分、地利、增肥,還會在農閒時特別讓自己的田地積滿圳水,沉積泥土,這讓原本只能種植旱作的沙礫地慢慢的沉積成一畝一畝良田。在這樣土地上生長又受濁水溪滋潤的農作可以說是菜香米甜。濁水溪溪水富含微量元素,所生產的稻米比起清水灌溉的既香又Q,而以「濁水米」聞名台灣。
詳細行程(103/12/21 & 113/03/14溪州公園)
西畔石塔公:位於西畔村,有一座五角形石塔,約莫三公尺高,屹立於中西路與石塔巷路口,其名為「石塔公」,是石塔聚落的信仰中心,也被村民稱作石塔的守護神、庄頭神。傳聞道光年間發生一次大水災,東螺溪水洶湧沖向村庄而來,土地大量流失,眼見村庄即將被淹沒,此時村民奉祀的關帝君及時顯靈,指示村民在溪邊豎立一座石塔就可破除水患,村民依指示豎立石塔,果然溪水不再進犯,村庄得以保全。石塔公位於路中央,夾於兩道之間,車輛進出雖受影響,但是卻很少發生事故,曾有一名機車騎士行經該路口,車速過快不慎滑倒,車子毀壞人卻毫髮無傷,村人都說是石塔公暗中出手相救。至於彰化媽祖的典故,相傳清朝時期,彰化南瑤宮媽祖到北(笨)港進香,回鑾涉水過濁水溪時,由於天色已晚,又不諳水路,進香團迷失方向,卻在此時對岸隱隱發出毫光,引導香團安全渡岸,上岸後才發現是石塔所在,眾香客認為是石塔公特地化身指路。爾後南瑤宮進香回鑾都會繞境西畔石塔,來感念、回報這份因緣。
費茲洛公園(溪州公園):位於中央路三段138號,常被當地居民戲稱為台語的「肥豬肉公園」,這裡經常舉辦大型的花博或農展會,佔地21公頃,園區包含了溪州森林公園及林林孕育區,是彰化縣內著名景點。詳細資料請自行瀏覽[費茲洛公園行程] 。
113龍年溪州公園花展
森林公園步道
溪州鄉運動公園:位於坑厝村溪林路程(台一省道與溪洲公園路的交叉路口),設有球場及運動相關設施,提供附近居民一個運動的場合。
三條派出所:位於南九甲巷5號(三條國小旁),其前身為潮洋厝警察官吏派出所,成立於日治時代昭和2年(1927),現已指定為縣級古蹟並為一觀光景點。派出所廳舍主體結構係以上級檜木建造,是國內少數保留完整的純日式建築物,也是全台唯一沿用日式建築至今的派出所,為符合現代人在空間與功能上的需求,內部空間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積改建為現代化樣式。曾被地方文史工作者和藝文界形容是「彰化縣最美的派出所」。
西螺大橋北側溪州段觀景平台:西螺大橋,橋身長1939.03公尺,橋面寬7.32公尺,橫跨濁水溪流域,兩岸分屬雲林縣西螺鎮及彰化縣溪州鄉,1952年完工之際,是遠東第一大橋,橋上曾併設五分車糖鐵。已被列為歷史建築的西螺大橋,正在轉型為觀光大橋。西螺大橋北側溪州段觀景平台,適合休憩觀光,從溪州鄉欣賞紅橋映襯河床天地,是最佳的觀景角度。
鳳凰花隧道:位於大庒村(溪州下交流道/看到藍色大水塔左轉往溪州市區的方向/右手邊會看到一條大圳/轉溪下路接登山路的方向/看到下田路/右手邊就可以看到綠筍路/右轉可達),因道路二旁種了很多綠筍,而稱綠筍路,位於溪州、田中和二水的交界處,花道綿延2公里,每年暑假,道路變為火紅的景色,蔚為奇觀,
三角點基石:
新莊子:標高30公尺,有顆編號191號的三等三角點基石。
由台一省道220K處右轉文化路,行約2.3K【經過明道大學】,於高速公路涵洞前左轉大水圳右側的農路,走約530公尺到一抽水站處,續行至第一根電線桿旁(桿上噴有三角點標識)停車。
朝電線桿方向望去,約一百多公尺的田埂上立美一新子三角點基石,位置非常明顯。也可順農路續向前走約一百公尺見右側有水泥水溝(左側過溝是明道大學十層樓建築),取右順水泥水溝走約一百公尺,左側農地上的田埂即可見到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