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       難度1.4分、可看度2.5分

白石山:標高625公尺,位於桃園大溪鎮後慈湖的上方,山頂是相當巨大的斜岩,刻有「白石山」三個字。斜岩驚而不險,攀登容易,站在上面向前可眺望金面山、十三分山,左可俯瞰大溪、桃園台地,遠眺三峽鳶山稜脈。山名源起於山頂的岩塊在陽光照耀下呈白色,遠觀如青山中耀眼的寶石而取名白石山。白石山的岩稜路線每年三、四月份盛開金毛杜鵑,是時粉紅色的花朵會將山稜上粧扮的繽紛有緻。上白石山有三條路線,最短的由台七線過慈湖再過百吉隧道左側的登山口,單程約40分鐘,另一條由百吉隧道前方左進百吉林蔭步道再由草嶺山經石龜坑山上白石山,算是較遠的路,但可以多賺一座草嶺山三角點基石,另一條就是版主今天走的打鐡寮古道路線,也是最美的一條行程。有接駁車的可一次走兩條,從打鐡寮古道上去,由百吉隧道下來的O型路線順遊後慈湖,算是最佳的行程設計。

打鐵寮古道:以大溪三層地區為起點通往復興鄉的一條古道,也是桃園大漢溪畔7條古道中最美最特殊的一條(按:另六條為角板山古道、御成路古道、齋明寺古道、尾寮崎古道、小角仔崎古道道、大艽芎古道。)古道曾因慈湖陵寢長期軍事管制,少有人行,一直維持古樸原貌,原始步道優質,路況很好,山林風景也很不錯。古道原名「更興古道」。昔日這條古道入口附近曾有打鐵鋪,供給入山開採樟木的工人所需的鐵器。當年的「打鐵寮」,既是打造用器之寮,也是打造兵器之所。古道沿途建造三座由地方人士捐建的糯米橋,分別為太平橋、濟安橋和東興橋。古道材質皆以就地取材,遇山鑿石而成的石板階梯,甚有古樸雅意,而濃綠的林蔭古道就沿著溪畔而行,溪聲潺潺,風景秀麗。值得一提的是,整段路依然保留著原始林完整的風貌,沿途無論油桐花、相思樹、山杜鵑、桂竹林大手筆的花香綠意,每一小段都有不同的驚奇,而且步道甚為寬廣,行之不覺其累。

詳細行程(103/11/21)

09:25 民宅停車處。右側便是打鐵寮步道。循石塊步道緩下。

09:30 左側有個太平濟安二橋捐建紀念碑。前方就是太平濟安二橋。橋下小溪清徹見魚。(按:太平濟安二橋捐建紀念碑。始建時代是日治時代大正15年(西元1926年)。)過太平濟安一號橋,走至水泥路面終點的三叉路口,取直續上一小段石頭路。 全線除白石山的登頂路段外,大多有溪水相隨,是相當難得的古道。

10:08 阿母伯柑仔店遺址。續行緩陡上的石塊階步道。

10:15 廢棄崗哨。<左往白石山85分及東興橋45 & 右往後慈湖、草嶺山、龍溪花園>指標小休後取廢崗哨續緩上。至高點可以看到右下方的後慈湖景觀。

10:25 三叉路口。<直上電塔 & 右下白石山>指示牌,取右下續行。

10:34 急下到平緩步道,右側有<軍事重地>的門禁。續往白石山。

10:45 過小山神廟及一小段石塊區域來到東興橋與白石山叉路口。左右都是O形。我取左上右回。

10:54 木橋。<左上往電塔、草嶺 & 右過木橋往白石山>指標,過木橋續行,樹上偶可見山蘇。

10:55 上接大步道叉路口,<右往百吉隧道口&左往白石山>指標,取左續行。

11:02 轉彎處的休息點。有簡易木椅供休息,取右續上。

11:10 緩陡上至三叉路口,右下往百吉隧道口,取左續上白石山,小上一個山頭再小下切就抵岩稜,岩稜上切割有行走的踏點,無危險。

11:15 見到刻著白石山的岩石,白石山到了,有棵已落葉的楓樹,但藍天枯枝另有風味。前方尖尖的山頭就是金面山。站在巨石上,視野極佳,可眺望金面山、大溪鴻禧別墅、三峽鳶山、樹林大棟山及桃園台地等,休息70分鐘後下山。

12:49 回到07:55步道叉路,往右下就是原路走回。決定直行來個小O型走。

12:59 三叉路口。<右下東興橋 & 直走百吉隧道口>指示牌,取右下東興橋。

13:06 東興橋。建於日據時期的大正年間(1926),這是一座是保持最完整的一座雙拱石砌橋,是【打鐵寮古道】三座古橋中不曾整修仍保存良好的古橋。

13:14 07:45的三叉路口。過溪接步道取左回程。

13:38 回打鐵寮的廢崗哨處。休息10分鐘後續下。

14:10 回民宅停車處上車回嘉。

其他行程:

嘉義/3高下大溪交流道/循大溪市區、慈湖方向前進(台三線)/左轉經武嶺橋進大溪/大溪牌樓前取左續行約200公尺右轉中華路/<二蔣文化園區>指示牌左轉復興路(台七線)/台七線約3.4K處,三層派出所前左轉進入打鐵寮古道<有指標>循停車場指標續行約八百公尺(第一叉路取右),道路終點民宅設有停車場,計次停車50元。大車要停三層派出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