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好茶部落      難度3.4分 、可看度:文化不計分

舊好茶(Kucapungane/古茶布安或家者惹也社),位於屏東縣霧台鄉南隘寮溪旁山腹上,以其石板屋建築文化聞名。600多年前,魯凱族祖先Puraruyan從臺東地區的Shikiparichi(位於太麻里的Tavoari和今天的知本地區之間)帶著族人及一隻雲豹翻越中央山脈來到Kochapongan的地方定居,建立了舊好茶部落。因為是由雲豹帶領他們來的,所以舊好茶又稱為「雲豹的故鄉」。

舊好茶部落海拔高約900公尺(單程約9.1K/登山口至部落的落差約685M),族人最多時曾達1000多人,部落裏有豐沛的水源,建有著教堂,小學,為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體系。 但由於地處偏遠、生活機能與就醫不便,人口逐漸外移。民國66年舊好茶集體遷村到海拔250公尺南隘寮溪的河階台地上 ,是為新好茶部落。

但是在2009年的88風災(莫拉克颱風),土石流淹沒了新好茶 部落,還好族人早在那之前就撤離未受傷害,後來族人於20141010日再遷到 現在的瑪家鄉禮那里(Rinari)永久屋居住。

舊好茶的石板屋在文化工作者及族人的努力之下,文建部已經同意撥款將於1071月起執行復建的工作,屆時將又是國人追尋石板屋文化一個熱門的景點。

玩舊好茶必須選擇秋冬季雨水較少時比較安全,溪水較淺,涉溪也比較安全,一雙溯溪鞋或布希鞋是一定要準備的,一般拖鞋則不建議。

詳細行程(106/11/25~26)

D1 新營/屏東/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南隘寮溪/舊好茶部落

06:00 新營國一交流道會合團友南下,走國三下長治交流道。

07:30 瑪家鄉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私人車子進入園區必須有魯凱族人帶領才能通過收費管制處的柵欄。

07:55 沿文化園區內的道路開車(左側可看見山川琉璃吊橋),抵達園區內遊園車的中途站富谷灣區,排灣族建築展示區處直進小車寬的產業道路。

08:05 車子停於產業道路終點 路旁稍寬處,也是柏油路面的崩坍處。<好茶分73>電力桿,路右有顆水利局立的<右斷03>基石。整裝團照後下南隘寮溪,順著河床上的吉普車胎痕逆水流而上,交叉涉水過溪流多次。

09:40 走了2.7K到新好茶橘色教堂處,教堂已被石礫淹沒得僅剩路跡。整個新好茶部落也消失於每年不斷累積填高的河床與荒煙蔓草之中。

10:00 吉普車車行終點,(有些旅友不想背重裝走河床的,可發錢僱用吉普車載運裝備)。稍上走一段好走的 雜草車路再下溪,溪床佈滿了大石塊。

10:20 過一段岩石區後來到登山口下的第一瀑布區,步徑在溪左岸旁的泥濘土漿上,稍不小心就陷入土漿中,更有甚者會滑落溪中,碰到大隊伍,排隊依序通過耗了一段時間。

10:45 攀爬岩石走土壁上到登山口休息15分鐘後順著大寬路之字型緩上。

11:15 道路結束,緩陡上續行步徑。

11:25 上至有樹木遮蔭處午餐,一旁有塊斑剝的<舊好茶>大鐡皮指示牌,休息15分鐘後緩上。

11:50 石壁休息處,過三段鐡梯續上。

12:10 石板屋工寮,這是此行的第一間石板屋,開始有石板屋的氣氛了,休息20分欣賞對面山壁的第三瀑布後續上。

12:40 瀑布水潭(午餐最佳地點),水潭上方就是高高的第二瀑布,必須上到一定高處才看得到,水潭內有很多馬口魚、苦花,小休後拉繩小陡上、腰繞下切。

13:00 下接第三瀑布,水量很大,開始陡上大崩壁,還好崩壁已長出綠色植物與樹木,往下看到下方的第一瀑布就沒那麼恐佈,再加上相當長的雙股確保繩,雖是陡上的石階梯也還安全。其中有段腰繞的步徑有如中部橫貫公路上的錐麓古道,有過之而無不及。

13:15 集水桶,石壁插有一引流小水管,流水清澈可飲,稍上不久又有一更大的水源流過步道,很滑,排隊一個個 續上。

14:00 看見右前方的三段長瀑布,表示陡上路段快結束了,部落也就快到了。

14:30 通過石板岩片採集區到流水充沛的溪谷,左側上方水潭有小小瀑布,水中一樣有馬口魚、溪哥等魚種,還看到一張漁網,應是獵人留下的,休息玩水20分鐘後拉繩小陡上。

15:00 看到步道二旁開黃花的五爪金英(外來種)就接到了村落的第一個建築物(紅櫸木暸望平台),部落解說員小獵人說這裡是部落的後門,奇怪?怎會從後門進到部落呢?一路就順著黃花步道進入部落。右側尖尖的山頭就是魯凱族人的聖山---北大武山。

15:10 部落的第一、二、三間石板屋相互緊臨著,第一間是邱居士的石板屋,第二間是常住這裡的小獵人家,屋旁接有水管引水,是目前舊好茶部落維護最好的石板屋,提供遊客居住,有預約還提供餐飲。

15:20 上到步落中央的一間石板屋,這是此行程响導「大俠」要我們夜宿的石板屋,一間石板屋二間房子,十來個團友剛好可入睡,睡冬暖夏涼的石板屋我還是第一次,是比睡帳棚好太多了,屋前很多木頭是今晚的營火地點,隔壁屋前有一石板人像,小獵人說這是部落相當貴氣的人家才可以立的。安頓好後順 著 剛剛來的步道續往上走。

這間石板屋很久沒人來了,先到的團友先幫忙除草整地。

好了!好了!進房前先拍些留影照。

石板屋內部的玉女寒冰床

代表部落貴族的圖騰

16:00 順著黃花步道走不到十分鐘看到了左側有間水泥房子,早前這座豪華石板屋是由歸國的富豪買下而改建的,在這深山中座落著一棟鋼筋水泥屋是相當突出的,隨著時間過往,現在僅剩四週水泥鋼筋牆壁,內部裝璜已不見了。

16:02 教會遺址:以前部落有三座教堂,現在僅剩好茶國小對面的這個圍牆大門建物, 其餘都被五爪金英大黃花及雜草所淹沒。

16:05 好茶國小:位於豪華石板屋旁,現在也僅剩連棟的牆壁了。空地上有漂亮盛開的花朵可看。

16:08 紀念碑:位於水源前右側(好茶國小到水源間右上方),名為「南幡重助紀念碑」,南幡重助是日治時期的「高雄州巡査部長」,負責駐在所業務及擔任蕃童教育所的教師。任職其間,認真教導好茶村人耕作並協助改善衛生環境,推動戶外葬以改善族人的室內葬習慣。死後魯凱族人為其立碑紀念。

瀑布水源:位於紀念碑下方,乾淨的水源,潭內有馬口魚等魚群,是部落重要的水源,照小獵人的說法,這裡是部落的前門,就不知通到哪兒?

第二水源:紀念碑往上走咖啡步徑,一路上可看到取水的水管,約十分鐘左進十來公尺即見坍方,引水管懸空到另一端的引水區,溪谷下方就是長長的瀑布。步徑往上 續走不知是否可達霧頭山的三叉路口?時間不足未予查證。

17:30 回夜宿的石板屋晚餐、起營火、哈酒後上石板床就寢,大俠告知,頭要朝外面(東方),以免被人抬走。

高梁酒、虫酒、米酒配花生,伙答啦!

D2 舊好茶部落巡禮/回登山口/禮那里部落/里港/回嘉

08:00 參加部落解說員小獵人的文化導覽團,第一站參觀其位於上源巷45號的石板屋(小獵人石板屋)及隔壁邱居士的石板屋,除了石板床及家俱外,也陳列了獵物的骨頭,更有一整座的書櫃,內部陳設真的是超級讚的,生活用品一應俱全,這二座會呼吸的石板屋,冬暖夏涼,現在提供遊客居住(是目前部落最好的石板屋)。

代表部落貴族的圖騰

08:10 祭壇:這是舊好茶最佳展望地,也是唯一有手機訊號之地(文化部偷偷立有銅標一座/小獵人很生氣),早期魯凱族人獵抓到敵人後,會將砍下的頭顱置放於祭壇,藉以威嚇敵人,使之不敢輕易來犯。從祭壇可以遠眺外面的景色,是給已死的敵人可以有思鄉的地方, 表示族人還是很有人性,祭壇上的人形石板,缺頭,意旨敵人的頭已被砍下丟到附近的地方。

08:25 紅櫸木暸望平台,在古早時候,這裡是「古茶部安」部落的大門口,古茶部安族人會將斬首後的頭骨放在紅櫸木下,藉以威嚇想入侵舊好茶部落的敵人。部落親人下山讀書、工作,也都會在紅櫸木平台相互送別 ,一旁就是年輕族人的習藝所,但已被黃花植物所淹盖。

08:40 頭目石板屋:全區都被五爪金英的大黃花淹沒,石板屋僅剩圍牆,小獵人跟大家要香煙及糖菓當祭品供奉, (表示尊敬當地的族人之意)。

09:00 小獵人出生的石板屋(霧台鄉中正巷28),現在已整修供遊客居住,有水源,屋前有好多的野生咖啡,小獵人說整個部落的咖啡樹都是野生的,任何人都可以自行採摘成熟的紅咖啡豆(食諎:紅咖啡豆切片,加薑片加喜歡吃的肉類,就是道地的小獵人餐食。)。

09:20 另一間已整修好的石板屋,位於小獵人出生石板屋之後上方,以後也會當作遊客的住宿點吧!

09:30 回小獵人石板屋,剛好看到專教手機GPS的講師 蔡繁灯(阿牛)到此拍結婚照,大家與其合影後於10點整原路下山。

11:25 回第三瀑布。

11:50 回石板工寮前瀑布水潭午餐。

12:25 回石板工寮。

13:30 回第一瀑布泥漿步徑區、巨石區,下接南隘寮溪,順水而下。

15:00 回停車場休息等全體團員到齊後上車。

15:58 禮那里部落參觀永久屋,永久屋係位於35/2.5K三叉路口處,這是好茶、大社、瑪家等三部落因2009年被莫拉克颱風毀損,而由世界展望會恊助於此地依各部落特性興建的永久屋。我們特地來此參觀好茶古茶柏安部落的商店街 ,住在這兒的古茶部落族人有一百多戶。

17:00 到里港鄉趙壽山餛飩豬腳店享用慶功宴後回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