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南鎮
斗南原稱『他里霧』,地名是譯自最早居住在當地的平埔族群洪雅族之『他里霧社』社名。日據時期再改為斗南延用至今。據荷蘭佔台文獻記載,平埔族在雲林地方設有五社,其中他里霧社就是群居在斗南鎮舊社里,猴悶社是現在斗南鎮將軍里溫厝角,漢人移居始於明朝鄭成功時期,清朝統治後漢人陸續移居,乾隆年間逐年市街。是雲林地方最早開發地方。
斗南鎮是雲林縣各鄉鎮中,唯一擁有齊全的鐵公路運輸系統的鄉鎮,中山高速公路、省道縱貫公路、縱貫鐵路都經過斗南鎮,斗南可以說是雲林縣的交通重鎮,早期附近鄉鎮的農產品,都必須集中運到斗南火車站。
詳細行程(103/07/22)
斗南火車站:於1945改建完成,是日本人在台灣建造的最後一座車站,它曾經是雲林縣內最新穎、最現代化的車站。早期附近鄉鎮的農產品,都必須集中運到斗南火車站,再配送到全台各地。當初這個車站是雲林地區非常先進的車站。也是目前雲林縣佔地最大的車站。火車站前除了一座爬升的火車實體像外,還可看到一間古厝,厝前一塊池塘在這寸土寸金的市區實是難能可貴,看看釣魚的阿伯,在酷暑的樹下享受釣魚之樂,也是難得。
他里霧文化園區:位於南昌路17號(斗南火車站旁的舊鐵道倉庫/僅週三至週日開放),這裡曾是閒置40餘年的鐵道倉庫,經由雲林縣政府整修活化,打造為雲林在地文史、文創、閱讀、旅遊、環境學習的基地。
他里霧情人鵲橋:位於大德工商旁邊的河堤(158線/2K小東橋旁)他里霧鵲橋綠廊親水公園內,親水公園面積不大,在石牛溪沿岸,設有一些玩水的設施。
斗南魚市:位於158線/2K小東橋旁進入,是斗南鎮魚獲批發市場,臨近的魚販總於早上到此批魚貨,有時間也可到此欣賞海區漁港的味道。
阿丹庄龍目井:位於阿丹里11號黃宅院內(正屋的左側),這口井已將近二、三百年的歷史。井深二丈四,據傳龍目井水吃了可以治療臭頭。井水甘淳可口,以之泡茶待客,喝過的人都讚不絕口。另一項奇蹟是,隔壁豬舍的豬都是抽取龍目井水飲用,當年口蹄疫流行時,吃龍目井水的豬都不會得到口蹄疫,黃家現在都抽取井水飲用及灌洗,幾乎沒有用自來水。
阿丹庄舉人旗座:位於阿丹里黃家的鳳梨園,據說以前有一位姓黃的舉人,中舉以後要返回大陸祭祖,因為當時的船隻比較不好,在海上翻船而沒有回來,這對旗座變成沒人承認,清代這座竹園有一座大宅院,但早已傾頹掉了,要耕作那塊地很辛苦,必須小心地撿起屋瓦,黃先生小時候還檢過一塊上面寫著「黃舉人」的官印。黃先生的阿媽耕作那塊五分多的土地,每年都準備牲禮拜這對旗座,以示對前人的尊敬與追思。
綠色大道:位於158甲31K處,道路二旁種滿了老欉的芒菓樹,樹大行成一條綠蔭大道,夏天行走這段路,保證不會有熱的感覺。
他里霧水花園:位於158甲31K處,高速公路高架橋下設有停車場,這是103年新完成的園區,有何明德行善團贈送的吊橋一座,溪下設有水門一座,蓮花池及步道也都很有綠意。
他里霧紀念碑:位於水公園內,吊橋前後各有一座紀念碑,一座是民國後建立,一座是日據時期建立,日人 於大正12年為了整建崙子溪埤圳,花了日幣一萬三千五百日元整治完成,將過去的草埤改建為堅固的水泥磚造建築,並在堤旁建造一座「斗六郡水利組合」堰堤改修紀念碑,並種植數棵榕樹紀念,如今樹已茂密成林,並被列為雲林珍貴老樹。
石龜里:里內有贊天宮感化堂、石龜車站、市街歷史、老厝 ,石龜溪,顧名思義就是依靠在溪流旁的一個聚落,據石龜里耆老們回憶說,在日治時代石龜里有相當熱鬧的市街、店面,附近聚落的人都到這裡來買賣,而促成石龜的商業繁榮,由於日治末期斗南車站擇址在街上設立後,石龜里的市街才在戰後漸趨沒落。目前可見在石龜里有很多棟的歷史建築,以及許多棟的街屋遺留,在在都見證那一段繁榮的過往。
三角點基石:
猴悶溝:標高44公尺,有顆編號371號的三等三角點基石。
他里霧水公園旁(158甲線斗南→古坑方向32.1K處),路左溫厝104桿旁的抽水站旁柵欄較寬處停車。
往回走不遠路右側有條通往高速路涵洞的水泥車路,右過V型水泥灌溉渠,即可看見基石在右側第二塊水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