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區

觀音區的舊名為『石觀音』,是因為在清朝咸豐10(1860),當地有位民眾在今天的觀音溪溪流中,發現一塊酷似佛像的天然石頭,大家都認為是觀音菩薩像,於是建廟(甘泉寺)來供奉,頗為靈驗。日據時期再改名為觀音庄,民國之後改為觀音鄉,1031225日桃園縣改制直轄市,成為觀音區沿用至今。

居民大多屬客家族群,境內有為數甚多的埤塘,形成密集的灌溉網,這樣獨特的水利設施,在觀音一帶表露無遺。觀音鄉以「蓮田」與「埤塘」著名,當出國回搭飛機飛回桃園上空時,從機窗口往下望,會看到一面一面的鏡子在地面閃閃發光,這些鏡子就是觀音區的「埤塘」。蓮田大多分布在桃84線、桃97線交會的大堀村、藍埔村一帶。觀音自行車道分南北兩個環道,其中北環路為「埤塘之旅」,漫遊在白千層林道與埤塘鄉野間,觀音南環路為「蓮園之旅」,沿線有寧靜的田野風光,可一覽蓮花之美。

詳細行程(109/04/16 & 105/05/18)

白沙岬燈塔:位於新坡下16號,完建於1901年,為北台灣最早設置的燈塔之一,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日治初期燈塔。 日治時期白沙岬燈塔即為台灣著名勝景,2001年更被選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已列為縣定古蹟保護。自海平面至燈火中心高度為36.6公尺。燈塔是台灣島最西邊的的白色燈塔,主塔為五層磚時建築,由塔基、塔身及塔燈所組成,總高度為37公尺,僅次於墾丁鵝鑾鼻燈塔。塔基係以士林開採的石材砌成,塔身為內外雙壁都由雙層紅磚疊砌(石磚間使用古法以糯米拌黑糖、石灰接合),為日語「煉瓦石造」之雙層磚時耐震構造,兩磚壁的最外側及室內塗漆保護,防海風侵蝕;由大塊石材組砌成托架,支撐以鑄鐵組裝而成的燈塔。塔中央為金屬製圓形塔心,內設重錘裝置。燈塔內部的鑄鐵樓梯、發光器、燈具、稜鏡與重鎚儀器均由法國巴黎進口,由組合的方式建造而成。

觀音海水域場:位於濱海自行車道27K處(觀音接115縣道(文化路)直行,接中興路直行,沿街即有指標可到達。)。海水浴場的沙灘寬廣平坦且潔白,海水也相當潔淨清澈,並且設有看台、涼亭與平棚等設施,供遊客休憩。

白千層林道:位於廣福里與新埤里之間的連絡道路,長約2K,整條道路二旁種了粗大的白千層,這種樹表層為白色的樹相當柔輭,當兵時曾把它當作練手刀的工具,白千層所形成的鄉間道路非常適合全家大小一起來趟單車之旅,順便遊覽道路旁的埤塘。

甘泉寺:位於市中心的甘泉街一號,主奉石觀音佛祖,石觀音佛祖渾然天成無人工雕刻。該寺尊為至寶的甘泉位於廟左側,必須先向觀世音菩薩執筊請賜甘泉許可後才可前去飲用。寺廟後壁有全國首創觀世音佛祖銅雕像,法相莊嚴肅穆,令人起敬。

草漯沙丘:位於觀音區忠孝路過台61快速路涵洞的海邊(草漯交流道39.4k),有如撒哈拉沙漠的草漯沙丘總是吸引著遊人來此欣賞。其實沙丘是隨著岸流和潮汐逐漸堆積成沙灘,全長約8.1公里,面積約4平方公里,沙丘上方還有一整列的風車,現已成為台灣最美的海岸之一。

三角點基石:

觀音:標高26公尺,一等三角點,位於停工的萬達煙火製造公司廠區內。

觀音市區的甘泉寺前左轉信義路(115縣道)走0.45K(危險物品安全基金會招牌),右轉小路走260公尺停車(過危險物品安全基金會不遠);登記後進入已停工的萬達煙火公司,守衛很熱心,會告知往基石的方向,走到18號廠房、其右側小丘有一座小土地公廟,基石就在廟後廢棄碉堡間。(步行5分鐘)

崙平三等︰標高82公尺,有顆編號4188號的三等三角點基石。

車行112線往中壢方向,至11.65K處左轉福山路一段(35-1鄉道)前進750公尺/福山路282號右轉行1.3公里於“塔腳分線46”電桿取右,前進約100公尺於三叉路口“塔腳分線463”電桿停車。

取左側田埂進入40(往二樓民宅方向),遇田埂叉路取右續行40步即見基點位在田埂上。

崙平二等︰標高101公尺,有顆編號1052號的二等三角點基石。

         車行112線往中壢方向,至10.7K(碼表歸零/崙坪里15-17鄰指示牌及崙平國小指示牌),左轉到崙平國小大門前叉路取左續行,0.5K國小邊叉路取右,0.56K叉路左轉,
         0.66K
叉路(觀音207840路灯)順圍牆邊續行,0.76K竹林豬舍入口停車(左側有小池塘及觀音208212路灯)
     取左馬路走約15公尺抵崙平枝17左分1右支3桿,取右再走約20公尺民宅後方轉角處,基石位於右側2公尺竹欉處的一低窪處,週圍有護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