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德區

八德區舊名為『八塊厝』,地名來源有二:1.是指大陸漢人來此墾地初建聚落時(1741),只有八戶人家居住,故稱之。2.指清乾隆10(1745)中國的閩、粵移民自南部北移至此,居住下來的有八姓,即謝、蕭、邱、呂、賴、黃、吳、李姓,每姓各築一屋,故得「八塊厝」之名。日據時期改稱『八塊』,之後於民國25年改名『八德』。二之世界大戰後,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再改為八德鄉,復於民國8411日升格為八德市,又因桃園縣於民國1031225日改制為直轄市,再改為「八德區」沿用至今。

本區居民以閩籍居多,亦有不少馬祖人聚居,為台灣本島馬祖人最多的鄉鎮市,為馬祖人的新故鄉,佔八德區人口總數的九分之一。加上為數不少的客家人、原住民及外籍配偶,使八德區成為一個充滿多元文化色彩的城市。

詳細行程(105/02/21)

茄苳埤塘公園:位於東泰街(過元聖宮不遠)。多座埤塘合成的公園區,建有完善的自行車道,提供附近居民休閒、健行的一個好地方。

八德埤塘自然生態公園:位於興豐路1315號,佔地約5公頃,是桃園地區最大的埤塘公園。園區內規劃有森之散步道、森之亭、親水護岸、高架涼亭、湖畔咖啡廳、野鳥之島等綠建築設施,看埤塘裏的水鴨悠遊在水面上划行,是非常適合親子出遊的好地方。

八德區藝文廣場:位於台4/23K處介壽路二段與興豐路交叉口,緊臨瑞發公園,公園旁邊遇有馬祖會館,除了藝文表演外,也是一處很好的散步場所。

古文物館:位於大華里介壽路二段36196號大興活動中心三樓,展出物品皆為早期農事用品,想參觀必須先電社區恊會理事長才能進入。

呂萬和公厝:位於大華里介壽路二段361779(活動中心對面),是一間紅磚建材的閩南三合院建築。這是呂家先人於公元1746年,由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二都秀篆黃祠堡北坑渡海落籍桃澗堡八塊厝庄(即今八德市) 所建。

三元宮:位於興仁里中山路2號,創建於清乾隆46年,建立至今已有三百年的時間,是八德區最古老的廟宇,最有名的祭祀就是農曆二月初二的祈龜活動。每年市長都會親自前來主祭。殿內無論石雕、木雕、書法,均頗具藝術水準,值得仔細欣賞。宮內奉祀堯、舜、禹三官大帝的石碑刻文,即為「三元宮」名稱的由來。宮內另懸掛著珍貴的「大哉三元」、「輔握乾坤」等牌匾,三樓立有大銅鐘一座,響鐘餘音綿綿傳耳。三元宮是當地民眾的信仰中心。另三元宮另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宮內不得燃燒金銀紙,頗具環保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