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濱鄉

長濱鄉舊稱為『加走灣』,是阿美語的漢字譯音地名,其意思為『守望之處』,在以前清軍來攻之時,阿美族人曾在此瞭望清軍之動靜。1937年日人為推行其皇民化運動,因為本地位在海蝕岩台上,其下為石坑溪所形成之沖積扇,堆積物砂礫連續很長,故改稱為『長濱』並沿用至今。另有一說是西拉雅族移入前,此地原為獵場,有很多狩獵小屋,常掛滿獵物,致跳蚤叢生,故稱此地為「加走灣」。長濱位於臺東海岸與花蓮相接的地域,東濱太平洋,西倚海岸山脈。在地形上為一南北狹長的3.6公里沖積扇。扇端達海岸公路臺11線,略向外突出成三角弧。 扇端最突出的北緣及南緣均為海蝕後退而形成的海崖,高度約3045公尺,北緣長光附近的海崖基盤由火山集塊岩和凝灰質砂、泥土所組成,高度10公尺處有珊瑚礁堆積,最上部則有厚達23公尺的細粒海礫堆積。南緣的海崖剖面亦有相同的海礫堆積層。

長濱鄉背山面海,以丘陵地形為主,海岸線極長,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鄉內居民以台灣原住民阿美族為主,亦有布農族、噶瑪蘭族、漢人及平埔族,產業以農業及漁業為主。長濱鄉地形南北狹長,聚落多位於海岸平原及海岸山脈丘陵臺地,且瀕臨黑潮經過的太平洋,豐富的自然資源,孕育了多元化的農、漁產業,也造就了典型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生活寫照的潛力鄉鎮。由於黑潮的經過,使得該鄉的漁業相當發達,13月有水母丁溪日本禿頭鯊上溯(捕澇:原住民語),36月的飛魚魚汛,58月九孔、龍蝦、紫菜盛產,912月則是捕捉大型洄游魚類的好時節,例如:鬼頭刀、鮪魚、旗魚、破雨傘(芭蕉旗魚)、鰹魚、鯖魚、白帶魚…等豐富的漁業資源。

詳細行程(112/02/09/ & 103/04/30)

沙仔埔飛魚祭:剛好每年四、五月是長濱外海飛魚量產之時,公所適時在長濱國小辦理飛魚祭活動,有網魚、擲飛槍等抓魚技巧競賽,可見此地的行政首長多用心。

八仙洞:位於台1177.4K處,以兼具地質景觀與史前遺址聞名,擁有獨特海蝕洞景觀的八仙洞,屬於長濱文化遺址之一,受到地殼陸升作用所形成的海蝕洞景觀為其獨特之處,也是東海岸不斷抬升的證明。每個洞穴均可由木棧步道前往,登上乾元洞及海雷洞,往南展望可以還可以看見八仙洞的三段海階地形,是一間渾然天成的地理教室。現有多半洞被開闢為神壇,因此洞穴名帶有濃厚宗教色彩。

 

南竹湖部落:位於長濱鄉台11公路旁(八仙洞與三仙台之間),為一傳統秀姑巒海岸阿美族部落,部落中幾無他族成員,為少數仍保持傳統祭儀儀式之阿美族部落。「巴卡拉阿滋」(Pakara'ac)名稱之由來,據耆老口述,阿美族先祖們凡事皆以祭師為依皈,族人於祭師舉行祭祀時便會上山採集食物,當時於溪流旁泥地上,有很多白色的螃蟹居住,於是族人挖孔抓白螃蟹,做為祭祀之用,「白螃蟹」在阿美語稱為Kara'acay。由於白螃蟹在本地特別的多,再者部落的第一位頭目之名為「卡照阿拉滋」(Kacaw'alac),於是當時族人一致認同由兩者之發音共合,成為部落的名稱,所以就把部落取名為「巴卡拉阿滋部落」。社區路旁也可看到白螃蟹之藝象。

寧城宮:位於台1194.5K城山客運站牌處左入東12線沿指示可達,是臺東唯一三山國王廟,座落於寧埔村城山社區,此地區的開發歷史甚早,很早就有聚落的形成,城山寧城宮所奉祀的三山國王,正是早期隨著閩客漢族的移墾者帶至此地。是東部海岸地區開基頗早的三山國王廟,也是唯一的客家廟,香火甚為鼎盛。看看廟內繽紛的雕樑畫棟,感受其豐富的歷史人文。

樟原部落:是台東最北的村莊,位於台1174.7K處與北邊的花蓮縣相接,這裡也是唯一噶瑪蘭族聚集的部落。來到樟原村,人氣指數最高的旅遊指標就是這裡有全臺最美的基督教長老教會船型教堂,被譽為臺灣最美之「諾亞方舟」造型教堂,如今已經成為樟原的地標,不僅是一般遊客會來此拍照留影,連國外許多教會團體都會特地組團來此參觀。

長濱運動公園:位於長濱市區上方的至高處,登頂有涼亭可眺望太平洋,也有樹包石景觀。

烏石鼻漁港:位於長濱與石雨傘間,約在台1198公里處,是一處地質教室與磯釣天堂的魅力漁港,是漁獲豐沛的小漁村,每年均有大批磯釣遊客前來與海搏鬥,更是海岸阿美族文化的聚集地,在地質景觀上也是全台最大的柱狀安山岩噴發處,是集海色風光於一身好去處。

勇自行車道:從台11線轉入忠勇村的自行車道到長濱運動公園約5公里,路經,翠綠的稻田、巨石遺址區、瞭望台、百年老樹 、忠勇國小文化遺址等景觀區。

忠勇遺址:忠勇村沿台11線依指示左入忠勇產業道路(也是自行車道)約3K抵忠勇保安宮。忠勇村是由馬卡道人自屏東潮州遷來所建的部落,所以這裡大多是平埔族馬卡道族居多。忠勇村是加走灣上的巨石文化,是臺灣目前面積最大、單石最多的史前文化遺址,與臨近的八仙洞、八桑安等遺址連成一氣,讓東海岸增添一股神秘又知性的古老氣息。這裡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村內可見大量巨石與單石等遺留。忠勇村位於加走灣頭,為海階緩坡地形,居民以忠勇遺址大部分已被嚴重破壞,多半被村民拿做庭院裝飾或一般生活之用,相當可惜。少量出土的巨石標本目前存放在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標本室。村內的保安宮供奉玄天上帝,據資料顯示,在其右側庫房放有編號681號的加走灣頭山三角點基石。

玉長公路:30線,是國家重大交通建設之一,西起台9297k+850,東至台1195.9k,全長16.22公里,道路寬9公尺,玉長隧道(2.66公里)穿越海岸山脈的公路,將原本2小時的車程大幅縮短為90分鐘,就可以橫跨海岸山脈,暢遊於花東縱谷與東海岸海岸線的山水美景間。

長濱漁港:位於台1186.5公里處(長濱國中下方海邊),據傳這裡也是撿拾玉石的發源地(玉髓沙灘),積沈在淺岸海底的玉髓,每逢漲潮或颱風,常被巨浪捲上沙灘,因而造成臺灣地區僅見的玉髓沙灘。不論白玉髓、菊花玉、年糕玉、碧玉等,所有玉石的種類這裡幾乎都有。通常在冬天或是颱風過後石頭較多,運氣好時,令人憐愛的臺灣藍寶和總統石,也有可能找的到。最好的造訪時刻是無風的陰天,此時沒有東海岸逼人的驕陽、也沒有呼號的狂風,不論在海灘上漫遊、沈思、野餐、欣賞奇石,都是一件心曠神怡的雅事。

夜宿:1164.5K處的濔漫背包客棧(白天賣咖啡等冷熱飲,夜間不營業),路對面開有家烤飛魚的店家。

濱鄉小街:濱鄉並不是一個熱鬧的地方,所以街上也没什好觀光,但卻擁有二家小旅館。

浪花蟹露營區:位於1170K附近,附近也有知名的愛琴海情人沙灘,也設有私人露營區。

三角點基石:

加走山:又稱長濱山,標高92公尺,有顆編號726號的三等三角點基石。長濱市集往北行至舊台11省道85.9K (135-1號民宅/長濱幹線412)、取左小路,彎繞上小山頭,行約800公尺營區門前停車。回頭到營區大門前80公尺處左上 竹林一公尺,循來時路走20公尺取右緩上最高點,不久即見基石,位於竹林內,無任何展望,拍照後回停車處上車下山。

竹湖山:標高277公尺,有顆編號711號的三等三角點基石。

11線南下約91.8K處竹湖國小前右轉移民產業道路(路口有花蓮客運竹湖國小站牌,亦豐商號及往竹湖山居5K指示牌),里程歸零。0.4K叉路取左行,1.9K叉路民宅前取左行(右側往竹湖山居),2.1K叉路取右上行,2.3K三叉路取左行過移民橋(此地右側有一高大石棉瓦鐵架屋,農產集散用),過福德祠叉路取直直上,2.65K叉路口停車(左側泥土路為登山口,右側電桿:竹湖二歧11X8號)。

整裝後取左泥土路之字行上升,步行三分鐘上到轉彎處就可以看到右上方高處的雨量計(基石處),取左側竹林處邊緣及高處的雨量計方向直上不到五分鐘就可抵雨量計,基石就在旁邊,但上升過程鬼針草密集。不想滿褲子便成萬箭齊發的刺蝟,可續行土質產業道路約3分經過一四方形水泥蓄水池,再下行至尾稜處,取右循稜線上山,無路,仍得一路砍芒草叢,約七分鐘可上至雨量計處,照相後原路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