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區

大安因大安港而得名。大安港的舊名,在明末稱之為「海翁窟港」,(海翁即為鯨魚),清朝時稱為「螺絲港」、「勞絲港」等,是因螺殼上之迴旋紋,譬喻船隻之出入航道繞轉之狀。至於有大安港之稱是因為本港可以讓船隻安全的停泊而得名。

清康熙40(1701),中國漢人由鹿港北進自大安港、白瓦厝港登陸拓墾,其間有閩籍張、林兩姓及粵籍邱姓族人率先開墾大安、鐵砧山腳、日商及九張犁等荒埔,漳浦縣人林秀俊,墾號「林成祖」至此招佃墾闢,乾隆末年,大安港成為台灣中部重要移民登陸口岸,其貿易發達,為大安港鼎盛期。嘉慶年間,各種械鬥迭起,使客籍移民往苗栗地區遷徙;道光以後,漳州人則移住葫蘆墩(今豐原區),泉州籍住民成為大安的主體。

鄰近海濱的大安區,擁有漁村和農村的雙重不同風貌,許多純樸的生活習慣都被保留下來,因有豐富的物種聚集,來到這裡處處可欣賞生態之美,如鷺鷥、螃蟹、紅樹林及大安水蓑衣。景觀點大多集中於海岸線,本行程係由北而下依序紀錄。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日本台灣總督府轄區後,本區改為臺中縣大甲區大安鄉;1950年臺灣省廢區署,改為臺中縣大安鄉。20101225日隨臺中縣市合併,改制為臺中市大安區。

詳細行程(104/05/07)

五甲漁港:位於五甲南路119號,是一處小漁港,以膠筏為主。

大安海水浴場濱海樂園:位於福住里北汕路861號,園區近30公頃,設有海水浴場,水上活的的各式花樣一樣都不少,不論是香蕉船,水上摩托車…等等,樣樣俱全。園區內也設有小木屋,供遠道而來度假的旅客們提供一個遊樂休憩的優質場所。

大安漁港:位於大安海水沿場旁,也是一座小型漁港,以海溝為出入口。

龜殼生態公園:位於溫寮四號海堤(龜殼村中山南路627),園區內設有生態河道及樹林區,是值得一佇的小公園。

溫寮漁港:位於龜殼生態公園旁,是一處小漁港,以膠筏為主。

三角點基石:

下九山:標高27公尺,三等三角點158號基石。

由大安鄉大安國小大門前中山南路(中7線)往東行,不久過中油加油站,續行50公尺的叉路口(左方為中山南路200號民宅),取右續行產業道路50公尺,於東安枝602號桿較寬處停車。基石就在右側約百公尺田中較高的土墳邊。(若走台1線在大甲溪橋北側約100公尺處(台1/156.5K))轉入中7線(東安路)往大安 區方向,行約2.8公里即見左側的中油加油站)。

取右朝土墳方向的田埂繞行不到5分鐘,基石位於陳姓墓碑右側。 回車上續行產業道路約200公尺可抵大片芋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