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市
屏東市原為平埔族阿猴社居住的地方,地名取該族之族名方言諧音為「阿猴」或「雅猴」、「阿猴寮」。又由於全市的地形好像一隻坐著的猴子,故稱「阿猴」,日據時期因猴字不雅而將「犬」部改為「糸」部。後來發現此地是位於高雄半屏山之東,所以按照位置取名為「屏東」。漢人來本地開墾始於1703年(清康熙42年),當時由閩藉首墾,到1741年已發展成市集,時稱阿猴街,1836年,由仕紳多人合力建築城牆以防盜賊及械鬥。當初設有圍牆及四座城門。日治初設阿猴廳,1905年用字雅化為阿緱廳,廳治俱在今屏東市。1913年當時亞洲第一長橋---下淡水溪鐵橋(俗稱高屏鐵橋)峻工,大幅改善屏東對外鐵路運輸,以製糖等產業奠定經濟基礎。
因位處台灣最南端的城市,也是全台灣日照時數最長的城市,而有「太陽城」的封號。
詳細行程(104/01/19)
中山公園:位於中山路61號(太平洋百貨公司後方),是市區內的主要休憩場所,設有228紀念碑、光復紀念碑、老人中心及公園相關之設施,偶見流鶯攬客,難怪會有警察站崗。
阿猴城門:位於中山公園內(田徑場旁)。「阿猴城門」即是「屏東城門」的意思,城門是屏東在19世紀清道光年間建設,是整個「屏東古城」的一部份,曾見證漢人移遷到屏東平原的歷史。但由於在日治時期被當時政府以修路為由,大肆拆除城門和城牆,令現址只遺下一座東門。它是一個紅磚砌成的建築,高約1丈9尺,周圍9丈5尺,城門有一洞口可讓人穿過,城門上寫有「朝陽門」三字,証明該門是東城門。城門右邊和左邊分別寫有:「下淡水分沈長棻監造」、「道光丙申年冬季榖旦」。証明城門是清道光十六年(即1836年,歲次丙申)建造。
屏東孔廟:位於太平里勝利路38號,原為屏東書院,建於清嘉慶二十年,為士子講學之所。因為是文教建築,建物本身以古樸素雅取勝,不見雕樑畫棟;不雕對聯,是循不在孔夫子面前賣弄文章古制。孔廟照牆上書「九仞宮牆」,意指孔聖之學極其高深,必需得其門而入,才能見到「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充分反映出傳統書院的特色。孔子廟,可以說揉合了傳統書院及大成殿的風格。前殿奉祀孔子、孟子、顏子、曾子四聖,後殿奉祀孔子世祖。至於東西蕪廂形同書院齋房,則祀孔門四科十哲等成名弟子,及歷代經學家如鄭玄、朱熹等。
屏東觀光夜市:位於民族路(火車站步行不久即達),主要是以小吃為聞名,夜市所販賣的傳統台灣美食像是肉圓、肉粽、餛飩、雞肉飯、米粉炒、土魠魚羹、大腸粉腸黑白切、砂鍋魚頭、愛玉冰、羊肉料理、青草茶等,總是吸引來自各地的饕客前來大快朵頤,只為一嚐其美味,是屏東市區最為熱門的觀光美食天地。是當地居民及外地遊客夜間必遊之地。
將軍之屋:位於勝利新村(青島街106號/屏東市區中山路與青島街交叉路口即是),這裡曾是歷任官校校長的官舍。現被轉化為眷村文化館,展示飛機模型及軍中相關之文物,屋外也展示有F5E戰機及C119運輸機的附油箱。勝利新村是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民政府從日本手中接收的日式建築群,這裡曾經是國軍重要的軍官官舍,其中的71棟日式建築在屏東縣政府奔走下被保留下來免遭受被拆除,現在這些方子不僅還存有眷村氣息,因文創改建或變為咖啡屋、特色餐廳而讓勝利新村增加了活躍的氣息。
葛南杉將軍之屋:位於永城里康定路16號(勝利新村將軍之屋附近),曾是康將軍居家,現改建為”遇見綠州餐飲”,按:葛將軍是江蘇省蘇州市人,曾追隨孫立人將軍抗日,歷經緬甸臘戍大戰,國共內戰期間赴東北與共軍大戰,戰功彪炳,後來國民黨戰敗隨部隊退守台灣,任職國防部至退伍。
極限運動場:位於勝利新村中山路的中山黃昏市場旁,設有直滑輪、滑板及技術腳踏車等運動競技之場所。
東山禪寺:位於勝利里修德巷6號(開封街),鬧中取靜,有屏東首剎之名,創建於日本大正十三年(1924),設有佛教弘法道場,淨界莊嚴,遂稱屏東佛教臨濟宗佈教所,曾聘請日僧東海禪師擔任第一任主任。
千禧公園:位於24/3K處(屏東市政府文化局),公園四面環接大連路、廣東路、自由路及勝利路,均為人口密集住宅區,西南面與中山公園相隔二百公尺,占地面積13.2公頃,僅次於縣立中山公園。園內除了休憩設施外,還立有數座雕像。
慈鳳宮:位於中山路39號,是屏東市最大、最古老的廟宇之一,建於清乾隆2年(1737),整個外觀修築得金碧輝煌,一樓前殿奉祀媽祖(當地人稱為阿猴媽祖),後殿供奉送子觀音,二樓為觀世音菩薩,三樓則為玉皇大帝。廟內存有許多古匾、石碑;匾額有三塊,均為清朝歷代皇帝所贈。相傳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屏東市區曾受到日軍嚴重空襲,慈鳳宮也遭投擲多枚炸彈,但炸彈卻沒有爆炸,當時逃到慈鳳宮的避難者安然躲過一劫,媽祖庇蔭一說不逕而走,迄今仍為地方津津樂道的傳奇。民國34年,夏五月一日中午,盟機再次空襲並投燒夷彈數枚,周圍一片火海。慈鳳宮亦中24顆均無爆炸,宮貌巍然如故,自此信眾益增。
屏東縣鄉土藝術館:位於屏東市豐田里田寮巷26號,中正國中旁,是清政府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後,在台灣進行最後一場抗日戰爭的六堆抗日大總理邱鳳揚派下的子孫,興建的邱氏「忠實堂」舊居。因邱氐無償捐地給中正國中供擴建校地用,而面臨拆除,經藝術界人士,積極力爭保留才得以留下,現整修為「鄉土藝術館」,不定期展出本國及外國各類鄉土題材,如童玩、藝術作品……。並不定時辦理各項研習活動。鄉土藝術館,在展現客家建築和文物之美,別具歷史意義與價值。藝術館東西向長29公尺,南足底向長24公尺,呈「四字型」, 屬 「二堂二橫」的四合院屋,前堂、後堂、過廊所圍的中庭為整棟建築的中心,另外配置往左右添加的橫屋、過廊間、天井,組合成完整格局,是市區難得一見的典型窗家傳統建築。老宅第的裝飾藝術包括木雕、塑造類、洗石子、書法、彩繪五大部份,也都值得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