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港鄉

里港鄉地名由來有二說:1.原名「過港仔」,相傳在清康熙年間,有一名叫「阿里」的年輕人來此謀生,以販賣冷飲為生,商業逐漸的繁榮,人口增加,乾隆年間就稱此處為「阿里港」。2.本地舊稱為『阿里港』,在漢人及平埔族尚未移入之前,曾有傀儡番(魯凱族)居住於此,在漢人移民入墾後,便譯『傀儡』音為『阿里』,再加上本聚落建在隘寮溪之南,故拼成原地名為『阿里港』,後來則改稱為『阿里』。日據時期改鄉名為里港庄。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戰敗撤退到台灣後改為里港鄉並隷屬於高雄縣,並於民國39101日改隸屏東縣至今。

較可信的說法應是源於平埔族語。至於真正的意涵為何,由於平埔族語並沒有流傳下來,所以,多為揣測之意。例如有一立論「阿里港(Alikan)」是由「阿里祖神(Alit)」和「所在地(an)」二字合併而成,「k」為中間連接詞,釋義為「阿里祖神之地」。

詳細行程(105/03/06)

阿里港河堤公園:位於過江路河堤旁,公園中保留前農民種植的椰子樹,具有濃濃的南洋風味,公園周圍規劃運動步道、壘球場、親子遊客區、卡拉OK店,還有軍方提供的二部M48A3巴頓戰車,更為公園出色不少,每日晨昏總吸引居民在此運動與散步。

阿里港公園:位於里港鄉公所旁,有別於鄉內其他二座河堤公園,以親子為主軸,多處兒童遊樂設施,每於晨昏,總見附近居民帶幼兒到此嬉玩。

呂岳德政碑:位於里港公園內(靠近大水溝的馬路旁),呂岳是大陸浙江餘姚人,清乾隆46(1781)秋履任鳳山縣阿里港縣丞,治績循善,士民額手稱慶。士民感戴,乃立碑頌德。

古厝群:位於中山路到鄉公所間,有陳家宗祠、蔡家古厝等數 棟古厝,雖與中山路的高樓不搭,但突顯里港早期的地位與繁榮。

雪峰書院:位於阿里港公園旁的里港國小內,原為雪峰書院,後毀於大火,現僅存敬字亭一座,原地並改建為里港國小,上課時間請勿進入 ,避免打擾學子上課情緒。

老茄苳樹:位於茄苳村(22線往高樹鄉方向/24K),樹齡500多年的老茄苳樹,是早期荷蘭統治時種植的180株茄苳樹中僅存的一株(其餘已被日人砍去造船),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這株茄苳「尊王」(神祇)聖誕,當日有上千位「義子」(奉茄苳樹為義父),與全台十數締結的茄苳姊妹王會親,相當熱鬧。

雙慈宮:位於太平路50號,供奉媽姐及觀音佛祖,香火鼎盛,建於清乾隆,是歷史悠久的廟宇,也是里港鄉內的古蹟,目前廟內還留有許多古匾、石碑,是鄉民重要的信仰中心。

里港小吃:里港鄉聞名全省的小吃就是匾食+水煮豬腳,尤其是匾食,有咬勁絕非一般坊間用最便宜的豬脖子肉所做成,來此吃過的旅客總會再買幾盒回家與家人分享。

三角點基石:

武路:標高40公尺,有顆編號1104號的二等三角點基石。

台三線419.5K處右轉鐡店路台22線往走約1.4K,至台2222.9K處路旁停車(茄苳腳鐡店村/或車停慈龍宮)

左轉小產業道路(路口有茄苳路18-10民宅及「高樹高幹56」號電力桿),走200公尺到三叉路口(高樹高幹56左分4號電力桿),右轉走10公尺即見基石,位於路左檳榔園鐵網旁,很容易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