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公市
馬公市是澎湖縣唯一的縣轄市和縣政府所在地,也是台灣唯一所在地為離島的市,是澎湖縣最重要的都會區。馬公市早在清朝統治期間地名為「東西衛」澳。到乾隆時期再改為「東西澳」和「嵵裡澳」。當時的城內地區則稱「媽宮」,日治時期(1921)改為現名沿用至今。
又:馬公舊稱為『媽宮』,相傳在明初,移民在今天的正義街十九號創建『娘媽宮』,為全台最早創建的廟宇,地名刪去『娘』字稱『媽宮』,民國九年改稱為『馬公』。
1945年,中國的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戰敗撤退到台灣,實行地方自治,將馬公街再改為馬公鎮,1980年馬公鎮升格為馬公市。
詳細行程(109/05/19~111/04/14)
馬公港:位於臨海路36-1號,為一開口朝西的馬蹄形天然港灣。港區遮蔽良好,風浪平緩,是澎湖群島對外海運的主要門戶,也是民生物資的主要輸入港口。並區分為第一、二、三 碼頭,各有其功能。
菊島之星:位於馬公市 馬公港第一碼頭漁人碼頭邊,是一棟仿船型的建築,特殊的外觀,看起來就像是停泊在碼頭的一艘大船,一樓是漁產品及手工藝品的直銷中心,也是遊客採購逛街的好去處。
南海遊客中心:位於第馬公港第三碼頭,是搭船前往南方四島的船埠。
警察文物館:位於臨海路40號(馬公 港第一碼頭旁),建於西元1900年,原為日治時期「馬公水上警察官吏派出所」,現轉型結合觀光資訊及保存重點文物的展示館。入內免費並有熱心的導覽員解說,版主來訪時正展覽澎湖水師相關資訊。
澎湖天后宮:位於中央里正義街1號,建於明朝,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已列為國家一級古蹟。廟體出自唐山名匠之手,主祠媽祖,廟內並擁有台灣最早的碑跡-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碑,另外還有清乾隆皇帝御賜所題「與天同功」的金匾。陳列於二樓清風閣文物館中,皆為珍貴的歷史文物。
萬軍井:位於中央街1巷11號,相傳施琅在清康熙21年(西元1682年)率艦攻打澎湖,船隊在海上遇颶風被打散,多數的船艦平安回到福建平海澳,少數軍隊抵達澎湖,發現該處有座天妃宮,廟左側有一口井,荒廢沒有治理,因為大軍飲用水不足,施琅便派人整治,果然湧出泉水可供軍隊飲用,因而命為「師泉井」或「萬軍井」。
四眼井:位於中央里中央40號厝前(天后宮旁),井深約5.6呎,直徑約2公尺,逢旱仍不乏水,因水質清涼而成為古人之飲用水。現已列為第三級古蹟。因附近居民逐漸增加,為維護安全而以石板鋪蓋,上鑿四個井口,據傳中央街舊名「大井街」,是因四眼井而得名。
中正路:是馬公港最熱鬧的市街,各式各樣的吃食在這裡都有,是遊客群聚的地方(順中正路走到路底,右彎即左彎接澎203線一直走即可抵達白沙鄉與西嶼鄉)。
馬公老街:位於中央街天后宮旁,馬公市是台灣最早的漢人聚落所在地,更是整個澎湖群島與澎湖縣的發展中心。而「馬公老街」則為澎湖最熱鬧的地區,古色古香的街道,別具特色。各種店家齊聚於此,相當熱鬧。
馬公摸乳巷:位於中央街,是澎湖開發最早的市街,因早期澎湖的民房建得十分擠迫,屋與屋之間寬兩尺左右的窄巷很多,每逢相遇必側身。婦女路經此巷,都會以雙手護胸而行而得其名。
造夢先生民宿(青年客棧):位於馬公市惠安路8號。 是我109年來連住五夜的地方,上下舖床位,房型寬大,有免費的無線網路,民宿位於馬公市,距離澎湖中央老街 80 公尺,住宿設有空調和公共休息區。此住宿鄰近中正路、老街、觀音亭親水遊憩區、西瀛虹橋和澎湖南海遊客中心。住宿設有觀光旅遊櫃台,並提供票券服務和行李寄存服務。
順承門:位於金龍路,媽宮城建於光緒12年,是清朝最後一座防禦性城池,別名為澎湖城、光緒城。為國家二級古蹟。媽宮城原有6座城門,因年代久遠,除順承門外,其餘都已坍塌,只剩這個拱門供人回憶昔日風光。上有礁樓,下為拱形城門設計,順著樓梯而上的景觀吸引了許多觀光客,在此能將馬公港的美景盡收眼底,當夕陽西下,古意盎然的景色更是讓人大飽眼福,城牆內尚有些留存的古蹟遺址能讓遊客尋訪。城牆上有顆編號4號的基點(欄干旁)
情人道:位於順承門城牆左側靠海的一條防風林步道,是當地人的一處私房景點,情人們攜手漫步,可享受夕陽從金龍頭落下沙灘的極致美景。
篤行十村:位於新富里新復路順城門旁,為西元1907年日本馬公重砲兵大隊進駐後興建的官舍,是全國興建年代最早的眷村,老眷村內有潘安邦故居、張雨生的家和篤行十村眷村保留 屋,昔日有『將校眷村』之稱 。2006年眷村居民完成搬遷後,由文化局代管計畫建立一個眷村文化園區,保存這個眷村特有的人文風情與周遭的自然景觀,眷村建築融合歐美風格的日式建築,以竹、石灰、黃泥及澎湖特有的石老石古石為主要建材, 已被文化局列為「歷史建築」,加以保存。 眷村門口立有「勿忘在莒」勒石。
煙火體驗館:位於潘安邦紀念館旁,讓沒機會看澎湖煙火節的遊客也可以在這兒嚐嚐煙火節的味道。
潘安邦紀念館(潘安邦舊居):位於新復里1巷4號。以「外婆的澎湖灣」一曲成名的潘安邦,是70年代的著名民歌手,澎湖縣政府斥資百萬元整修潘安邦小時候的故居,更與澎湖當地藝術團體合作將之規劃為藝術創作展覽區,展示創作藝品,並收藏其早年黑膠唱片、錄音帶及劇照等物品,戶外更特別安置外婆雕塑銅像,展現「外婆的澎湖灣」的純樸意象。
張雨生故事館:位於新復里2巷22號。紀念館保留張雨生故居和周圍建築作為故事館整體佈展,分別依張雨生的童年生活、求學成長、步入歌壇及媒體報導等主題分為4區,蒐集陳列張雨生的成長痕跡,包含小時候成長的老照片、大學時期的獎狀、畢業證書、創作詞曲手稿以及所有張雨生發行過的錄音帶、CD等等,另外還會播放張雨生的MV供遊客懷念。
莒光新村(澎湖灣行旅):原係澎湖相當古老的眷村,現已改設為「澎湖灣行旅」園區,這是一處具有人文、文化、歷史與自然景觀,是一處休閒勝地,中正堂更是澎湖居民早年看電影勞軍的共同記憶,「莒光新村」跨越日據和國民政府2個時代的歷史眷村,房舍以青石、瓦片、咕咾石及木柱建造而成,總共有80戶眷戶,作為澎湖防衛部所屬機關的官兵眷舍,改為澎湖灣行旅後可提供遊客住宿,園區緊臨馬公港,觀音亭、金龜頭砲台、篤行十村、張雨生故事館等熱門景點。
金龜頭砲台:位於篤行十村旁,建於清康熙時期,與海對面的蛇頭山相為倚角,都是保護澎湖的軍事要塞。砲台以綠色為主體,有坑道、炮陣地及各式的武器展示,現已列為國定古蹟,高點也可看到澎湖煙火節放煙火的橋。
第一賓館:位於馬公市介壽路15號,建於日治時期,日軍所建的招待所,和洋混合式樣建築,入口玄關為「唐博風」(破風)式的弧狀屋頂。二戰之後是蔣中正總統到澎湖的第一座行館。館外有國父及蔣介石雕像各一座。
西瀛勝境牌樓:位於史蹟公園旁的民生路底,接介壽路的路口,立有一座牌樓,題有「西瀛勝境」四字,為澎湖縣文化局公告的歷史建築。這座牌樓落成於民國三十六年十二月,左右樓柱各鑲嵌一塊石碑,一為當時當時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對於澎湖縣民於二二八事變時,嚴守秩序,表達嘉勉之意;並撥款國幣二億圓(折合當時台幣約571萬元),令國防部宣慰賑撫澎湖人民。 碑文內容為白崇禧致書馬公要塞司令史文桂中將,轉達蔣主席之意,及令其負責執行賑撫事宜。另一碑文為史文桂中將所撰碑文,詳述該款項運用情形。經過地方人士開會商討後,將一半金額發放給縣民,另一半金額則在觀音亭附近海岸修築中正公園, 包括海水浴場涼亭、廁所、運動場、防波堤等各項休閒設施,並興建這座「西瀛勝境」牌樓。
觀音亭休閒園區:位於介壽路11號(青年活動中心旁/距市中心約5分鐘步程處),觀音亭主祀觀世音菩薩,創建於清朝康熙三十五年(1696),歷史悠久,是澎湖著名的古廟之一。觀音亭早期規模宏偉,不幸全毀於清法戰爭時的砲火,至光緒十七年(1891)才重建完畢。 日治以來,又經幾次整修,而成為今日的規模。
西瀛虹橋:位於觀音亭休憩區內,又稱彩虹橋,早晨是當地民眾晨泳的好去處,夜幕低垂,虹橋則會點上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七彩霓虹光,繽紛的色光倒映在水面之上,七彩波光閃爍在粼粼的水面,非常浪漫,是情人們的約會聖地。這裡也是每年澎湖花火節的舉辦地點,在岸上欣賞夕陽餘暉灑落水面、藍天轉為謐黑後,一陣巨響,璀璨而耀眼的花火閃亮夜空,與心愛的戀人一同仰望星空,共譜出盛夏最美麗的戀曲。
澎湖縣文化園區:位於馬公市馬公市中華路230號,有圖書館、演藝廰、化石館、二呆藝館、海洋資源館等設施。
澎湖城隍廟:位於馬公市西文里3鄰25號(建國路與光明路交叉路口),是澎湖縣定三級古蹟,供奉城隍爺,建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毀於清法戰爭法軍攻陷澎湖時(1885),戰後重建於今日地點。媽宮城隍廟拜殿及正殿。拜殿門額懸有「敕封靈應侯」匾額。
忠烈祠:位於新生路,有著中國式的寺廟外貌,祀殉難澎湖國軍英靈,每年春、秋二季,澎湖國軍司令躬親主持,上香獻花,行禮如儀慰國軍與烈士的重大貢獻,肅穆觸動全場。
澎湖生活博物館:位於西文里新生路327號,完整展示澎湖的風土民情與傳統文化,是深層認識澎湖的好地方。
孔廟:位於西文里新生路104-7號(澎湖生活博物館旁),從清朝的文石書院至今,擁有相當悠久的歷史,經多次重建,於1999年時將澎湖孔廟改建成如今的外觀。包括大城殿大成門、櫺星門及崇聖祠等等,不僅保留了傳統的建築風貌,更讓民眾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提供學子一個戶外教學的場所,也提供民眾作為假日休憩的地方。
澎南潮間帶:位於人魚之丘民宿下方的海邊(雞母塢里130號/澎201線),民宿主人會帶領住宿的客人於退潮時下海檢拾可食用的貝、魚類。
蔡廷蘭進士第:位於興仁里上村。蔡廷蘭是澎湖第一位考中進士的澎湖人,也是唯一的一位。曾因搭船被風吹到越南,之後花了四個月走路回福建,並將沿途所見的風景與所見所聞寫成一本《海南雜著》。現存的屋宇正立面中央門楣有玄武岩石匾一方,陰刻「進士第」三字。至今已近180年,屋主提供免費參觀並有老師導覽。
東衛石雕公園:位於澎湖203縣道北環旅遊路線東衛社區起點站,公園內有大型石雕四尊,分別是:象徵海洋立島的海豚戲球、群鳥展翅、長壽的海龜以及縣花天人菊島。這些巨型石雕都是使用澎湖獨特的黑色玄武岩雕鑿而成,玄武岩堅毅的質地讓雕工更顯得有力道,襯托島民粗獷的性格。
風櫃洞:位於風櫃半島的尾端,是個非常古老的漁村,因侯孝賢的電影「風櫃來的人」一片聲名大噪。沿海盡是發達的柱狀節理玄武岩,由於海浪長年的沖擊,形成了狹長的海蝕溝及海蝕洞,另外風櫃浪濤聲、水柱噴潮、海水抽吸聲等形成了三大奇觀。
蒔裡沙灘:位於201線7K處,是澎湖本島天然條件最好的沙灘,有風積形成的砂丘景觀,海域相當平緩,藍藍的海水,長約一公里餘。在佈滿珊瑚和貝殼的沙灘上,是享受日光浴的最佳場所。
山水沙灘:位於201線3.5K處,擁有其他沙灘更多的人氣。岸邊沙灘潔白、海水清澈,是遊客玩水的好地方。以前這裡地名為「豬母落水」。源於此地有一隻母豬被大章魚從沙灘抓下海,所以稱之,直到日治時期改稱為「豬母水」,國民政府撤守台灣後再後改為「山水」。(一旁 高點有顆編號888號的三等三角點基石)
鎖港南北石塔:位於馬公市舊聚落北方(山水沙灘附近/201線馬路旁),於民國51年重新修建,把原為黑石建造改為黑石水泥材料。為全澎湖最高的石塔,約14公尺高。由南塔及北塔二者所組成,近三層樓高,是以九層階梯狀的黑石疊砌成的圓錐形塔,是澎湖石塔裡外形最沒特色者之一。
菜園休閒漁業區:位於馬公西南方,包含有海洋牧場提供遊客生烤生蚵、餵海鱺、鈞花枝等活動;雙湖園區提供公園該有的景緻;菜園濕地則為知名的賞鳥區。
澎湖青灣仙人掌公園:位於嵵裡里300號(風櫃半島的青灣營區之內),佔地有十八公頃,原為日治時期廢棄的軍事營區。營區內遍佈仙人掌、玄武岩砌成的雕堡與特殊的柱狀玄武岩景觀,相當特殊,內部還規劃了「趣味冒險體驗區」、「溫室植栽展示區」、「趣味DIY」、「休閒渡假區」、「花園眺景區」等主題,絕對是個寓教於樂的旅遊好去處!
澎湖休憩園區:位於馬公市國家風景管理處遊客中心,是澎湖最大的自然生態園區,總面積廣達140公頃。由204號縣道分為南北兩側,北至東衛林區,南至興仁水庫,含括菊苑、蓮池、荷池、水土保持戶外教室、天人湖、雙龍潭、雙湖園、菜園濕地、菜園苗圃及榕園木棧步道等。
花菜干懷舊餐館:位於馬公市東文里4之2號,咕咾石外牆,專賣古早味澎湖菜,「花菜干」原是澎湖當地一項傳統料理,將花椰菜曬乾脫水後保存,於冬季或鮮食缺乏時用來做菜,並以蔥、蒜及肉絲熱炒後,就成為鄉土味很濃厚的菜餚;花菜干餐館以此命名,這間餐廳富含澎湖傳統風味。除了餐食外,老闆巧心裝潢日據末期前後的澎湖家庭使用器物,不定時蒐購改建的一些古厝建材跟器物,儼然是一間小型澎湖傳統生活的器物展覽館。就連用餐的器皿,坐的桌椅也都是幾十年前的碗盤桌椅。
2020年國際海灣燈光節:10月份來沒趕上暑假的煙火,卻趕上澎湖的燈光節,灯會場設在順承門至觀音廟之間,除了燈光秀外也有大型歌舞秀。
蛇頭山遊憩區:位於風櫃里蛇頭山,蛇頭山位於風櫃尾部突出的小半島,與北岸的金龍頭共守馬公灣,地形險要,眺望馬公港和側天島及四角嶼澎湖內灣此處絕對是最佳選擇。蛇頭山名列台灣小百岳#100號,詳細資料請自行瀏覽[蛇頭山行程]。
桶盤嶼:位於澎湖南四島的 第一站,距離本島約6海哩,全島是典型玄武岩方山的地貌,四周都是柱狀且有排理整齊的玄武岩環繞,其秀麗的石景,擁有黃石公園的美譽,可沿著環島水泥步道瀏覽此處美景。桶盤西南海岸海蝕平台上,有玄武岩熔漿湧出而成的同心圓孔洞即人稱的「蓮花台」。俗稱「貓公石」的蜂巢狀玄武岩也替景觀增色不少。碼頭附近的福海宮,是所有澎湖離島中香火最盛的廟宇,主要供奉溫府王爺。另外,附近海底有一大片珊瑚林,是潛水的天堂 ,詳細資料請自行瀏覽[桶盤嶼行程]。
虎井嶼:位於 澎湖南四島的其中一站,虎井嶼和桶盤嶼相似,有柱狀節理玄武岩景觀,因為崖下海水清澈,素有「虎井澄淵」之名。傳說十七世紀荷蘭人曾在島上建蓋城堡,卻因戰火而沉入海底,近幾年來有學者前往勘察也未有重大發現,讓三百年來的「虎井沉城」仍是個不解的謎團 ,詳細資料請自行瀏覽[虎井嶼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