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鄉 

白沙鄉位於澎湖縣馬公市北側,東南邊以中正橋與湖西鄉、馬公市相連,西側則以跨海大橋與西嶼鄉相接。白沙鄉四面環海,其中有人島嶼7座,無人島嶼21座,佔澎湖縣65個島嶼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其中白沙本島為鄉治所在地。白沙鄉本島地勢平坦,平均海拔不超過20公尺,本島最南端為中墩嶼,呈高度1015公尺之玄武岩小方山狀,形似石墩,又是澎湖本島至白沙島之中站,故名中墩。高程以後寮之瞭望山為最高點(海拔35公尺),瞭望山之西約三公里是通梁大崎頂山(海拔31公尺)為次高點。白沙鄉因島上盛產白色砂砱及細砂,幾經變遷,乃取名「白沙」。島上居民均於明、清年代,自福建泉州、漳州及金門等地移入,初時在海上捕魚,遇風浪即就近上岸避風,並利用空閒時間開墾土地耕作,而慢慢定居下來形成聚落。元朝澎湖設治以後,白沙即隸屬於治內,然至清朝,白沙才開始設澳處理政務。甲午戰爭後,台灣、澎湖割讓日本,初仍沿用澳社舊治,後澎湖廳改為郡治,郡以下轄區合併為庄(頂山庄)。中國的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戰敗退守台灣,實行地方自治,再將庄改為白沙鄉迄今。

又:白沙鄉先以白沙島名為地名,白沙島一帶,因佈滿珊瑚砂礫,陽光照耀下,遠眺就像白沙成環帶一般,所以得稱。

 

詳細行程(109/05/20)

雁情嶼:位於湖西鄉中西村中正橋東邊的小島,曾有對哀怨的雁傳說,面積0.0069平方公里,最高高度14公尺。島嶼北面玄武岩下層有紅色火山角礫岩。島上有碉堡遺跡和兩個深洞,洞深不可測。

中屯自行車道:位於中屯村的海岸線,是欣賞日出及黃昏日落最佳景點,沿途設有觀景台可就近賞海,也可順著車道欣賞風車英姿。

中屯風力發電廠(白色風車)位於永安橋東岸(過中正橋經中屯村到永安橋頭東岸。),發電廠擁有 八座600千瓦發電廠使用的風車及發電設施,將海島強勁的風力,轉化成無限的電力資源,由東往西並排成列的四座五十公尺高的白色風車,已成為通往白沙鄉入口的一個新地標,更是代表了台灣在開發綠色能源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而風車所在地的中屯第二苗圃,現已規劃並增設涼亭、迴廊、觀景平台等,是休閒觀海的新景點。

鎮海城遺址:位於白沙鄉鎮海 自行車道進入不遠之處,是澎湖四大戰役地點之一,起於明朝年間與荷蘭的戰役(1624年間),城址已廢,但建有大大的標的物識別。當地高點可瞰東海諸島。

澎湖水族館:位於歧頭村58(過中正橋與永安橋,到港子村保定宮前右轉即可抵達),占地約二點五公頃,展示半徑八百公里內臺灣海峽及南中國海中的各式生物。收費參觀,從大門入館,遊客在一樓可依序參觀沿岸展示區、珊瑚展示區、大洋展示區,每區入口都設有視聽室,先為遊客進行四分鐘的多媒體簡報。二樓則設有水產研究展示區、專題展示水槽、能容納六十八人的視聽中心,還有一座觸摸池,放置如海參、貝類、海星等水中生物,讓遊客摸得到。在戶外,尚有一座涼亭式的瞭望台,可以眺望無垠的大海、白沙、潮間帶,以及隔海相對的員貝島和中突島。館內最著名的,是一座透明的圓弧型玻璃海底隧道,行走其間,宛若置身海底世界,可說是臨場感十足。

岐頭碼頭:位於岐頭村,設有岐頭遊客中心,碼頭主要提供至東海次系統各島嶼(員貝嶼、鳥嶼、澎澎灘、雞善嶼、錠勾嶼、小白沙嶼、屈爪嶼)的船隻停泊;候船室旁規畫了一座清水公園,並設置具備海盜船意象的遊憩設施。

北海遊客中心:位於赤崁村374號,是澎湖北部主要的遊客服務中心,為遊客提供詳細的旅遊諮詢、遊艇服務、候船室及投幣式置物櫃等,一旁即為赤崁碼頭,周圍的碼頭區也設有浮動碼頭共乘客上下岸,遊客可在此搭乘遊艇到吉貝嶼及目斗嶼等地區。遊客中心後方就是珊瑚貝殼沙灘,全部是潔白的貝類而非沙石,值得坐下欣賞。

澎湖天堂路:位於後寮村(後寮村東港舊碼頭/一路都有指標指引),彎曲如海蛇般一路蜿蜒入海,有如天堂路般,而成為澎湖最神秘的秘密景點,保有純樸原始的氣息,但因海堤較為彎曲狹窄且濕滑,前來的遊客千萬得小心慢行,氣候不佳時切勿前來。

後寮碼頭:位於後寮村(後寮遊客中心後方),是前往吉貝最主要的搭船點,設有後寮遊客中心提供旅遊諮詢、遊艇服務、候船室、販賣部、餐廳、洗手間等服務,為前往澎湖北海各島第二選擇。

張百萬故居:位於瓦硐村31號,今300多年前,未發跡之前的張百萬原本是個漁夫,,有日他來到白沙北方海域的金嶼附近捕魚,看到島上有烏亮的石塊十分耀眼漂亮,於是他便將這些黑石從金嶼運回自家門外砌成外牆。後來那些黑石竟然是價值連城的黑金,張百萬自此便一夕致富,加上投入唐山和澎湖間的商運,更是富上加富。張百萬致富後,後代子孫連續三代都效力於朝廷擔任武官,因此被康熙皇帝封為懷遠將軍。

通樑古榕:位於通梁村68-1號, 面對漁港;通樑古榕長有九十多支大氣根,覆蓋面積更達六百六十餘平方公尺,其頗富傳奇色彩的身世,此地不但成為澎湖家喻戶曉的名勝,更是國內知名的「神木」之一,在澎湖早有「通樑榕,赤崁宮」之口譽。

跨海大橋:連接白沙、西嶼兩島的跨海大橋,全長2494公尺,兩端建有半圓形拱門一座,此橋於民國59年完工通車,但受海水侵蝕嚴重,於85年以新橋取代。

時板頭山:位於講美海邊的一座小山頭,高點設有座燈塔,可賞雞頭嶼、坪嶼及對面的澎湖水族館。

員貝嶼&鳥嶼:自赤歧頭碼頭搭船,10分鐘即可抵達員貝嶼,再10分鐘抵 鳥嶼,詳細資料請自行瀏覽[員貝嶼&鳥嶼行程]。

吉貝嶼 :(詳細旅遊資料請自行瀏覽[吉貝嶼行程])位於赤崁北方的吉貝村(赤崁碼頭搭船),是白沙鄉四個有人島中最大的島嶼,人口密度僅次於赤崁村,島上平坦的玄武岩方山和大片的沙地是其地形兩大特徵,尤以島嶼南方大片的金黃色沙灘,四周海水清澈平靜,每年都吸引無數人潮到此戲水浮潛,是極佳的海上遊樂勝地,近年來已發展成為本縣重要的觀光據點,也是北海離島的旅遊重心。

吉貝沙尾:位於吉貝嶼,沿濱海公路即可到達。(船行約15分鐘。)

 

大倉嶼:位於大倉村(大倉交通船/06-927797106-9279788/每日11時從後屈潭碼頭出發),大倉嶼位於澎湖內海,是澎湖灣內唯一的有人島,島上居民多以漁業為生,從馬公重光里搭船北行約二十分鐘即可到達,由於位處內海中央,水不揚波,所以極適合各種水上活動,島的四周有廣大的海蝕平台,漲退潮之間的面積相差有三倍之多,島上有步道可繞行一周,村落建於島的南側。由於四周海蝕平台廣闊平緩,於農曆每月朔、望大退潮時,可從城前村涉水到達,但需有經驗人帶領。 (詳細旅遊資料請自行瀏覽[大倉嶼行程])

 

目斗嶼:位於澎湖群島最北邊的小島,與其南側的吉貝嶼相隔7公里。全島周長843公尺,面積僅0.0244平方公里,是一個迷你小島,島上以目斗嶼燈塔聞名。由玄武岩組成的目斗嶼,極具原始風貌,黑色的岩石讓島的四周立體感十足且層次分明,激起浪花朵朵,透出一份豪壯之氣。從吉貝嶼前往目斗嶼的航程上,由於水域較淺,充足的陽光讓此海域擁有多樣化的海洋生物,當陽光灑落下來,光芒輕快地跳躍在清澈碧綠的水面上,海底世界一覽無遺。玩家秘笈:目斗嶼另一處特殊的景觀─海底隧道。位在峭壁底端,漲潮時隱沒在海中,退潮時則可容人側身進入。隧道長約80公尺,為特殊微輝長斑岩裂隙,內有美麗的魚類洄游,是潛水與探險好去處。

目斗嶼燈塔:位於目斗嶼島上,是日本人統治台灣後,1899年在澎湖群島興建的第一座燈塔,由於島狹地窄,為免在險惡風浪的長期侵襲下,使塔身腐壞銹蝕,提早報銷,所以燈塔在設計之初,即選擇經久耐磨的鑄鐵為塔身材料,又因附近海域多霧,將圓形的燈塔外觀漆成黑白相間的平行條紋,做為醒目的警告標誌,較易引起航行船隻注意。目斗嶼燈塔的塔高39.9公尺,為台灣地區塔高最高的銑鐵燈塔,同時也是遠東地區最高的銑鐵鑄造燈塔(居住者為燈塔看守管理員)。民國90年澎湖縣歷史建築票選中被選為澎湖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 詳細資料請自行瀏覽[目斗嶼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