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市 

 

基隆市舊名「雞籠」,早期是平埔『凱達格蘭』族(Ketagalan)居住的地方,漢人聽成河洛語的『雞犬加籠』,後簡稱『雞籠』,1875年清代把『雞籠』改稱『基隆』表示『基地昌隆』的吉祥意義。

基隆是台灣最早接觸外國人的地方,但也因此而造成數百年來一連串的兵禍連結。

1626年,西班牙派出遠征隊從呂宋島出發,在今日的和平島登陸,隨即在島上西南端修築「聖薩爾瓦多城」。

1642年,荷蘭人北上攻佔和平島後,將「聖薩爾瓦多城」改名為「北荷蘭」。

1668年,明朝末年,鄭 氐派兵討伐荷蘭人,荷蘭人兵敗,臨去之前,曾在和平島的岩洞內刻字留念,後來被稱為「番字洞」。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翌年英軍攻擊基隆。

1860年,英法聯軍(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開放基隆港為貿易港。讓基隆大量接受洋潮文化。

1884年,中法戰爭,法國人攻打基隆。

1895年,日人統治台灣的第一年,即積極開發基隆港,使得基隆港的貿易額超過淡水而取代淡水在北部貿易港的地位,成為台灣最主要的商港。

19241931年,基隆升格為「市」,成為當時台灣第四大都市。

1941年,太平洋戰事爆發,基隆由於其主要物資吞吐港及海軍基地的地位,在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首當其衝,成為美軍轟炸的首要目標。

1945年國民政府來台接收後,爆發228事件,蔣介石從大陸派遣軍隊從基隆登陸,一上基隆港就開槍射擊老百姓,並對基隆實行清鄉動作,基隆港橫屍遍佈,造成相當大的傷害。

由於基隆港地位的重要,全市高地遍佈火炮陣地,密度為全台之冠,如台灣巡撫劉銘傳沿著港區興建的海門天險(二沙灣砲台)、獅球嶺砲台、白米甕砲台,現大多保留維護變成古蹟供人懷古。

基隆市計分為七個區:[中正區][中山區] [安樂區][仁愛區][信義區][暖暖區][七堵區],各區旅遊景點請自行瀏覽。

詳細行程(105/11/21-22)

中正區

中正公園:位於壽山路(基隆港東側山丘上),靠近東岸沙灣背後的山腹,是基隆市歷史悠久的風景區。公園佔地寬廣遼闊,園內環境幽靜,風景宜人,是市民平日休閒的最佳去處。園內設有多處寺廟及運動休閒設施,可開車沿壽山路上去,也可自信二路中正公園牌樓處(極樂寺旁)走階梯步道上去。

極樂寺:位於信二路二百七十號(信二路與義三路交叉口/基隆醫院旁),為佛光山派下分院,結合文化、藝術、社教、弘法、共修等傳統與現代化結合的修行道場。大雄寶殿外觀巍峨莊嚴,而佛祖像與殿內壁畫結合為一,常使參拜民眾自然而然心境詳和起來,而入口處右側花圃內石觀音像與山門的微笑彌勒佛像,常見絡繹不絕信徒或過路民眾合十參拜;除一般禪、講堂與圖書館外,其中不僅三樓有社教館開辦各種才藝課程,另外五樓更附設滴水坊,提供文人雅士休憩品茗典雅的好地方。

忠烈祠:位於信二路278(中正公園內),佔地約472平方公尺,以牌位方式供 奉多位烈士英靈。

胡適手植紀念碑:位在中正公園忠列祠下方階梯起步處的左側,1953年當時的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先生在中正公園手植一棵波羅蜜,現已長大成巨樹,是基隆列管的珍貴老樹,紀念碑就在樹旁。

觀音像:位於中正公園的最高點的大佛禪院前廣場,高達22.5公尺的白色觀音像,內分為五層,可登上佛眼中鳥瞰基隆全景,為中正公園最具代表性的景觀。

役政公園:位於壽山路(觀音像點往二沙灣砲台的中途),是全國第一座結合陸海空三軍除役武器裝備的公園,如F-104G星式高空戰鬥飛機、勝利女神飛彈、海軍五吋艦砲、海軍陸戰隊登陸用的LVT戰車、海軍貴陽艦的主桅和錨及螺旋槳現。其中最珍貴最具歷史價值的是一尊由清朝巡撫劉銘傳時代保存至今的「阿姆斯托朗後膛鋼砲」,砲口內徑8英吋,有效射程5公里,全長5.55公尺,重12公噸,膛腺左旋,砲閂螺旋式閉鎖後膛鋼砲。它是目前台灣極少數由清代遺留至今的大型真砲,也是基隆各砲台區所存留唯一的真砲。

全台最珍貴最大的百年老砲

228和平紀念碑:位於國民廣場(兵役公園的上方)。二戰之後,中國國民黨政府接收台灣,派遣行政首長陳儀到台治理(事件後已遭槍斃於現在的台北馬場町紀念公園),因倒行逆施,造成台灣人過著比日本統治時期還苦的生活,終於在1947227日台北大稻埕的私菸查緝事件引發民間的集結抗議,而爆發全台灣的228事件,蔣介石自大陸派來的軍隊於38日在基隆港登陸,軍艦還沒靠岸就用機關槍掃射港口及俟家俟戶搜捕壯丁槍殺,當時屍體遍佈基隆港,造成所謂的「三月大屠殺事件」,現時過境遷,以圓柱代表族群融合,祈台灣人與中國人在台灣本島不再發生類似的事件。

海門天險(二沙灣砲台)位於中正公園228紀念柱附近,連接的步道約500公尺,為傳統中國式砲台建築,於1841年便已建立,深具歷史價值,區分有北礮台與東礮台二處。現今已列為國家一級古蹟,此處樹蔭遮天,居高臨下,可攻也可守,故「海門天險」誠非虛名。

二沙灣碑林:位於國民廣場下方(二沙灣砲台步道中途),碑林選擇台灣國寶觀音石為石材,邀請書法名家廖禎祥、蔣孟樑、陶晴山、張明萊、張炳煌、吳麗琴、馬水城、謝慶興、余忠孟和李建德等大師墨寶,並加上101102年書法之都全國書法比賽社會組第一名陳俋佐、林勇忠的得獎作品,由雕刻家吳德和設計手工鐫刻,融合自然景觀,希望書法藝術融入基隆市民生活。

十八羅漢洞:位於中船路1123095(228紀念柱續車行而下不遠大聖廟旁),建於民國60年,與海門天險和中正公園相連,形成一完整的風景面,站在洞前可俯視基隆全景。羅漢洞外表像普通的山洞,內部的面積卻寬達數千坪,主要祀奉釋迦牟尼,在旁有目蓮、伏虎、降龍、力風等十八尊羅漢,還有發揚忠孝節義的塑像,如花木蘭從軍、岳飛精忠報國等。可惜因內部損毀危險,現已封閉,到此可參觀一旁的聖濟宮, 有四面佛和路旁每尊表情都不同的小沙瀰雕像,也可近瞰基隆港。

基隆港:位於基隆火車站前方,是台灣第二大港口,也是台灣北部最重要的海運樞紐;運輸方面以貨櫃為主,散貨為輔,並有數條國際性郵輪航線固定靠港;基隆港在17世紀即有外國人足跡,西班牙人佔領台灣時就曾對基隆港進行調查,並進行了部分建設;到了清領時期後期,西方列強的東來,逐漸開啟了基隆港的發展,並在在光緒12(1886),基隆港正式開放為商港;日據時期更大力於築港工程,興建了大型造船廠及軍港、漁港區,從碼頭倉庫到港區鐵路等設施皆相當完備,奠定了日後基隆港的發展基礎,也使基隆港在1970年代前穩坐台灣第一大港寶座。到了1984年時更成為世界第七大貨櫃港,1980年代之後,為了提升競爭力,基隆港開始轉型為結合觀光、親水性之港口,基隆港廣場是遊客來基隆第一個到的景點,運氣好可在這兒看到天空飛翔的黑鳶(老鷹)。

107年新建完成的基隆火車站

106年前的基隆火車站

民國63年版主第一次來基隆時的基隆車站

火車站前的基隆港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位於中正路與中船路交叉口附近(263.6K路橋右側)。台灣於甲午戰爭割讓給日本,『北白川宮能久』為當時接收台灣時所派任的攻台將領之一。日治初期,台灣人成立台灣民主國抗拒日本人統治,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進攻台灣,攻下台南一周後,北白川宮能久因感染瘧疾而病死,遣體運回日本國葬(但是台灣民間傳聞是在嘉義的義竹鄉或台南市的佳里區居民殺死),此碑建於1933918日,原碑正面提到『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蹟地』,背面碑文則由台北帝國大學(台灣大學)校長弊源坦撰寫;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在20055月修護完成,碑身由混凝土製作,高約3公尺,以洗石子方式作為外飾,碑座寬大綴飾軍帶紋泥飾,主碑為長方四角帶圓切面之八邊形,碑頂為主體上方做梯形突起,在碑體展示上為尊崇之意,整體而言屬於威儀式碑體建築。

基隆嶼:位於中正區距離基隆港約6公里遠的一座島嶼,長約960公尺,寬約400公尺,島上最高海拔為182公尺,基隆嶼為火山形成,是由角閃石、黑雲母、石英、安山岩所構成的島嶼,並與棉花嶼、彭佳嶼、及花瓶嶼並為基隆外海四個火山島嶼;基隆嶼四周皆為峭壁,幾無平地,島上遊憩設施以步道和涼亭為主,珍貴的火成岩地質景觀,和精采的原生植物為其特色,還並可見到戴勝、白頭翁和雨燕等鳥兒在島上飛翔。到基隆嶼必須從碧砂漁港或基隆火車站前小艇碼頭搭船前往。

和平島公園:位於中正區平一路360號,處於基隆港北端、港口東側,距基隆市約4公里,佔地66公頃餘,目前已和台灣本島形成「陸連島」。由於終年受到東北季風吹襲以及海浪拍打侵蝕影響,造成和平島的天然景觀奇特,加上和平島海岸屬於沉降海岸,因此造就了許多奇岸怪石的景觀,如海蝕平台、豆腐岩、海蝕溝、海蝕崖、風化窗、萬人堆、千疊敷、海蝕洞、蕈狀岩、獅頭岩、熊頭岩等。

八斗子:位於基隆市和平島東側,本為一座海上孤島,日據時代日人在此填土造陸,將島與基隆山北麓銜接起來,造就了八斗子灣。八斗子三面環山,一面靠海,海深沙淺,是個好魚港。每當夕陽斜照,彩霞滿天,”八斗夕照”即是著名的基隆八景之一。附近的望幽谷適合拾貝、抓蟹、游泳等,是一處觀察海洋生物、採集標本的好地方。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位於中正區北寧路367號,建館基地約有48公頃,是一座兼具展示、教育、研究、蒐藏、休閒娛樂功能,以激發觀眾「親近海洋、認識海洋、善待海洋」,並使「海洋」得以永續發展為使命的博物館。海科館將藉著各項展覽、教育、研究和蒐藏活動,呈現與詮釋有關海洋科學與科技的發展及應用、台灣海洋文化的形成、海洋生態的演化、及人類與海洋的關係。結合鄰近的忘幽谷、碧砂觀光漁港、八斗子漁港及地方特色,形成一處以「海洋」為主題的教育與休憩觀光廊帶,成為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海洋教育與觀光休閒園區(簡稱海洋教育園區)

望幽谷:位在八斗子和長潭里之間間一個V型山谷(北寧路旁/從八斗子社區步行經萬善祠,右轉148巷循指標登梯即抵。),是一片翠綠谷地,長年皆綠草如茵、起伏有致,近看八斗子漁港、遠望海中的基隆嶼,令人看了忘卻許多的憂愁,故稱為忘憂。四周海灘寬約20公尺,海灘遍佈海蝕平臺、豆腐岩等地質景觀。山上因缺乏可遮蔽的樹蔭,白天很少有人久留,但是到了夜晚、山坡成了欣賞漁火的好地點。 步道里程1.7公里,高度落差93公尺,步行僅需1小時,是一處親子同樂的好地方。可遙望高點的谷槓子寮砲台 。

 

中山區:

白米甕砲台:位於太白里光華路37巷底(小車可達/大車停巷前停車場踢15分鐘巷道上去),建於清朝光緒年間,白米甕砲台周圍當地人舊稱『荷蘭城』,由於荷蘭據台時期就築有堡壘之類的建築,故白米甕砲台也稱『荷蘭城砲台』;砲台位在海拔近70公尺的高地上,高地的兩旁有小山,形成天然的屏障,已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砲台為一字排開的配置,由左而右為指揮所、四個砲座、觀測台一,乃台灣現存砲台中唯一的形制。

築港殉職紀念碑:位於中山三路103(高遠新村公車站牌旁停車場),日據時代修築基隆港時,由於工程十分艱難辛苦,因此造成有許多工人殉職,於是興建一座築港殉職紀念碑以為紀念,紀念碑分為基磐、基座、碑座、碑身與碑首五部份,造型與西方建築流派-『折衷主義』,擷取古典建築幾何元素混成表現的做法接近,採用的元素包括四個角邊的圓柱體、橢圓體以及拱券石砌、亂石砌等,十分具有異國風味。 紀念碑下方也可瞰基隆港。

外木山漁港:位於文化路海岸公路旁,漁港停滿捕透抽的船(船上有很多大灯的就是),餐廳則是新鮮的魚產。

情人濱海步道:位於外木山海岸線,全長約5公里,一側為開闊的海岸景觀,一側為 連綿的丘陵,是北海岸最漂亮的一段,可以開車也可以騎自行車、跑步,沿路設有停車場,很方便停車,坐在岸邊,聆聽濤聲,欣賞浪花,吹佛海風享受悠閒的午後。海岸礁岩長年經海水沖蝕,雕塑出美麗奇特的造型,大自然的傑作令人讚嘆。礁岩上釣客聚集,海天一色的美景讓記憶塞滿卡匣。

海興步道:位於情人濱海步道中間的小村落(湖濱路2.9K),長度僅一公里的緩上山路,步道的入口,有一座福德廟,每隔一百公尺設置里程路標,路況相當好,為傳統的森林泥土小徑,秋日走來,舒適怡人。不到30分鐘就可接上基隆情人湖風景區的環山步道,附近有一城堡造型的觀景塔。也可順步道到大武崙砲台。沒有接駁車就得上下走一趟來回路。

 

安樂區:

情人湖:位於基金一路208巷大武崙山山腰上,高地湖泊景色清純樸實。自然形成的小湖,在珊瑚般分岔的山域,由幾條小斷頭溪匯集而成,就是情人湖,原名五義碑。湖面周圍,林木濃密,清靜幽雅,在林間的情人步道踏青,可享受天然的森林浴。環湖山地上,設有三座平台,可從不同角度遠眺景觀。湖旁亦可烤肉、露營。情人湖之北,有步道可登臨面海的山嶺,從稜線的步道上觀海,不僅可見到岸邊的澳底漁港,亦可遠眺基隆嶼及野柳海岬。聽說情人湖上的情人橋有某種魔力,有許多情人到此一遊,攜手走過情人湖,就會有好的婚姻。

大武崙砲台:位於基金一路20819(情人湖東方),砲台、古堡均是清道光初年中法戰爭所留下來的遺跡。大武崙砲台是扼守基隆港口西側的重要據點,在英法聯軍及中法戰爭時,清廷均曾派其駐防。特別是中法戰爭的時候,只有台灣的戰場,戰勝法軍。當日本要接收台灣時,還因為畏懼基隆的砲台,守備完備,因而特地繞道貢寮海邊登陸。如今所看到的大武崙砲台,是日治時期重建的,規模不小,迄今尚稱完整,列屬國家二級古蹟 ,崗哨上有「喉鎖島門」石碑一座。

大武崙山:標高231M,名列台灣小百岳#003,位於大武崙砲台大門上方不到一分鐘步程的高點,詳細資料請自行瀏覽[大武崙山行程]。

新山水庫:位於安樂區武嶺街上,水庫本身水面十分寬廣,比情人湖大,但為保護水資源,並未開放參觀,但有開放水庫旁的一條大馬路供附近居民晨昏運動用,大馬路上有20餘棵的 落羽松,每到秋季變黃紅時,也是一個景觀點,馬路盡頭設有景觀平台,是一個充滿綠意的景點。

國家新城後山觀景平台:位於樂利三街30(五福社區),步道長僅200公尺,落差不大,卻可欣賞新山水庫全景、金龍湖及國家新城、火力發電場、五指山、磺嘴山及基隆嶼等景觀,天氣好還可看到台北101大樓,是當地居民散步賞景的私秘景點。

 

仁愛區:

獅球嶺砲台:位於仁愛區獅球路48獅球公園上(八德路麥金路口橋前右上30分鐘),連貫基隆山、虎山而呈凹形,地勢居高臨下,敵軍不易侵入,成為基隆港的重要防線,在此可俯瞰整個基隆市區。砲台高150公尺,始建於1884(清光緒十年),在許多大大小小戰役中,皆發揮了禦敵的功能。現今列為第三級古蹟。由獅球嶺砲台地勢居高臨下,在此可將整個基隆港與基隆市周圍的美景盡收眼底,如詩如畫般的開闊視野,令人心曠神怡。

獅球嶺:位於獅球嶺砲台附近,標高155M高點有顆編號A0?號的圖根點,附近尚有北碉堡群,各碉堡大多都已變成樹包石景觀。北碉堡群有一條水泥步道連接南榮路三坑火車站。

獅球嶺北峰:位獅球嶺砲台的右側獅球嶺公園內,標高110M,公園內高點有顆台灣省政府的圖根補點。

基隆廟口:位於仁愛區仁三路和愛四路(可從愛三路進去/近基隆火車站),基隆廟口因位於俗稱『聖王廟』的『奠濟宮』前而得名。廟口小吃聞名全省,看人擠人的情況,哪來的"經濟不景氣",哪來的"大陸客不來",好吃的小吃有數攤,就看那間排隊最長,跟著排就可以吃到對味的料理。

信一路道:河道貫穿市區, 是整治成功的一條河道,沿信一路而行,橫越河道上的橋樑多座,除加以藝術美化外,也分別貫以鼠、牛...等十二牲肖名,兩旁行樹人行步道雖在車聲喧嚷的路旁,仍顯得出它的安雅。

紅淡山:標高海拔208公尺,山頂有顆編號#1024號的三等三角點基石,名列小百岳#007,詳細資料請自行瀏覽[紅淡山行程]

 

信義區:

靈泉禪寺:位於信義區六和路1號,創建於1898年,是基隆地區規模最大的禪寺,雄偉的山門,氣宇軒昂的大雄寶殿,再加上位處幽靜的月眉山上,又設有佛學院,每年有不少大專院校的學生,到此參禪靜修。

槓子寮砲台:位於立德路(二信中學)往山路走,一路上有慈善寺指標,過槓子寮登山口再進入沒多久即達。已列為二級古蹟,槓子寮砲台的砲座主要設計是採一字排開,與白米甕砲台相似,可360度旋轉,採拋物線的射擊方式,槓子寮砲台範圍遼闊,可大致分為三層:第一層是營門、營舍;第二層是辦公室、指揮所、活動中心等建築;第三層右邊視野所及是基隆的第五期重劃區,左邊則是保存完整的砲座區;而槓子寮砲台面向海岸的方向,有兩個一組,共為 6 個的榴彈砲砲座,每組間有通話孔可互相傳遞訊息,還有一座平射砲座、四座彈藥庫、第二貯水場與指揮平台等建築。上到砲台頂端可以下瞰碧沙漁港、八斗子漁港及望幽谷。

槓子寮山:標高163公尺,名列台灣小百岳#004號,山頂有顆編號1168號的二等三角點基石,臨近槓子寮砲台,視野佳。詳細資料請自行瀏覽[槓子寮山行程]

 

暖暖區:

暖東峽谷:位於東勢街東勢坑上源(離平溪僅4k距離),山谷底下有淺淺清澈的溪流,谷中怪石嶙峋,溪邊有峭壁、岩洞,蔚為奇觀十分雄奇、壯觀,峽谷區內的林相完整,以筆筒樹為大宗。循著石梯往上走可通往觀景區,沿途有原木建造而成的觀景亭,在此可欣賞瀑布、觀賞溪谷之美。溪流清澈見底,適合捉魚撈蝦、戲水等活動,也是炎炎夏日避暑的勝地。峽谷導覽圖區分有:藍色路徑:長度1113M,大眾化步程約40分。黃色路徑:193M,體能好的步徑,+20分。紅色路徑:1751M,登山路徑,+120分。遊客很多,遊覽車大多遊完平溪順道前來。

暖暖運動公園:位於東碇路15號,總面積約8.6萬平方公尺,為考量兼具民眾運動和親子活動雙重功能,運動公園基本設施儘量保持了自然的原貌,沒有太多人工化的地面建築。各式的運動場地吸引了愛好運動的人們到此各取所需,「暖暖吊橋」,全長77公尺,寬2.4公尺,橋體設計採用和煤礦坑內部隧道支架一樣的結構為造型,以結合當地過去礦業發展的文化意象,吊橋另一端就是「暖東苗圃」。

暖暖親水公園:位於水源路25-1號,吊橋、童玩場、戲水場,溪中魚兒成群,是親子活動一處很好的場所。

 

七堵區:

泰安瀑布:位於七堵區泰安路(往姜子寮山的中途),景致優美清麗,規畫有烤肉區露營區、戲水區及環山步道,為一大眾化的踏青去處。瀑高約20公尺,自山壁傾瀉而下,聚成一泓清潭,於此戲水,偶見水鳥佇立瀑旁岩石,非常可愛;沿著瀑布旁的環山步道繞行草濫山一周,還可做一次有身心健康的森林浴,享受茂林修竹的自然清新,實為躲避塵囂的理想去處。

七堵鐵道紀念公園(舊七堵火車前站)位於七堵區光明路23號,車站建於1912年為木造建築,是台北車站以北唯一保存原貌之日式建築車站,2007年前站遭受裁撤後無償交由基隆市文化局接管,登錄為歷史建築,並經專業人員於原址解體移至公園後依原貌整建於200911月重生。

瑪陵休閒農業區:位於大同街,除多家農場外,也有石獅山登山步道及翠古橋壼穴等景觀點。

翠古橋壼穴:位於瑪陵休閒農業區內的大華二路194(高速公路七堵交流道下即達),高速公路瑪陵橋就橫跨於上,站在翠古橋上就可欣賞壼穴美景。

九華山清泉寺:位於自強路127-1號,供奉地藏王菩薩。以產出甜美的山泉水聞名。

姜子寮山:是基隆市七堵、暖暖、新北市汐止和平溪區的界山。標高729公尺,小百岳#011號,山頂擁有超廣角視野可遠眺四方,詳細資料請自行瀏覽[姜子寮山行程]

瑪陵尖:標高231公尺,曾列舊小百岳,山頂360度的視野,詳細資料請自行瀏覽[瑪陵尖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