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寮區

大寮地名的由來有二說:一為滿清時期,清廷將此地一帶之荒埔,賜予平台(打敗鄭氐家族)有功的施琅將軍,以為世襲業產。於是施家招來大批佃農入墾,可能初墾時曾築有大型茅寮於此,所以得稱。另有一說:本地在康熙時百姓聚集休息的場所可分為「溪埔寮」、「潮州寮」、「頂大寮」、「下大寮」等四座,日據時期,始將四寮合而為一,改稱「大寮庄」。並於1946年才正式命名為大寮鄉,隸屬高雄縣政府。20101225日五都改制,高雄縣市合併,再改為大寮區並改隸高雄市政府迄今。

大寮區為台灣「張簡」雙姓的發源地。明朝洪武時,南靖文人簡德潤在漳州南靖的書院教書,入贅於當地門閥張進興家,被張進興視為義子,娶其媳婦劉氏為妻(張進興兒子早亡),生了三子。後又娶側室盧氏,生了五子,遂以其中四名過繼張姓,四名留於簡家,後來才出現了張簡複姓。清康雍年間,簡家第十二代簡成禎來台,在台灣南部定居,其族脈皆分布於鳳山丘陵一帶,咸豐年間在本區的拷潭、內坑一帶建立了「追遠堂」,為張簡家族之宗祠。
本區大多位於丘陵地區,山中廟宇眾多,也因大戶開發得早,處處可看到早期的建築,實為一大特色。

詳細行程(105/02/01)

五龍山南雄代天府:位於會社里鳳林三路30135號,面向高屏溪,左右兩脈環抱、氣勢非凡,符合『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龍穴說。代天府主祀李府千歲,登觀音神像可遠眺高屏溪及大寮地區。南雄代天府的白觀音引領五條巨龍鎮守在此,五條龍各具神色,庭園花木,景觀優美,還建有一面長牆,刻畫有多面孝心傳鄉里的故事,是此廟的一大特色,適合遊客來此休閒散心。

開封宮包公廟:位於大寮里開封街120(鳳林二路(25)轉入大寮路即可接右側的開封街);開封宮包公廟建於民國58年,歷史雖短,但香火鼎盛,規模之大,堪稱全台第一。其面積有1200坪之廣,分三殿式建造,前殿為包公主殿,中殿為五佛殿,第三為玉皇殿,上層安奉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四大天王;下層安奉太上老君、孔夫子、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太白金星;包公廟最值得一提特色是拜拜時手持五香(萁他寺廟則持三柱香),據廟方表示,這是包公顯靈時特別交待的,五柱香分別代表著五德、五道、五族、五權及梅花的意思。其次是殿上所供奉的包公是黑臉,即所謂的「文身包公」,就是包拯本人,不同於「武身包公」(即閻羅天子、花臉)。除此之外,到包公廟參拜時別遺漏了後殿兩側牆上的美麗圖案,圖案敘述著包公的生平事跡,交融了歷史與神話,十分精釆!

拷潭老榕樹:位於拷潭里拷潭路35(71/5K),近二百年樹齡,位列大寮區第二老樹保存,樹旁奉祠的『龍樹王公』和此地名人張簡、簡氏的發展有著深厚的淵源。老樹週圍就是種滿鳳梨的小山丘,也值得佇足參觀。

大發工業區:位於大寮里華中路1(25線轉入),民國68年創立,帶來該區繁榮與就業機會,但污染和外勞問題值得重視。

大寮監獄:位於內坑里仁德路旁(仁德新村1),於2015年發生受刑人挾持典獄長和戒護科長談判的事件而聞名;大寮監獄為台灣南部的重刑監,專門收容累犯及吸毒的受刑人,可容納2,280名受刑人。版主曾在此監受訓過,其監視哨八角造形為該監一大特色。

翁園抽水站:位於大寮監獄旁,抽取高屏溪伏流水,供大高雄地區使用,佔地廣大,花木扶疏,景緻優雅,主建築為日人設計,出水口的大噴泉造型奇特壯觀,是水源重地。

三角點基石:

上平山:標高98公尺,山頂有顆編號603號的三等三角點基石。

上平山又名林內仔山或上坪山,位於大寮區新厝里的稜鞍上。台25線往南,至11K處的新厝路右轉,抵達後厝路、高坪十五路口時,右轉後厝路行駛(有一片”山海觀海鮮料理”的招牌/若從小港區上來,抵熱帶公園再過二個紅綠灯。),後厝路行約330公尺再取左小路進入,入口電線桿上可見三角點符號噴漆。順著蜿蜒的產業道行約640公尺左右,即可抵達三角點旁的鐵皮屋(「後厝10」號電信桿),三角點基石就位在右上土丘鐵皮屋後方的黑色大水塔旁。林內仔山視野極佳,可遠眺柴山、高雄港、八五大樓、小港機場、義大摩天輪等,天氣好時,甚至可看到大武山、屏東三地門,山林景緻與比鄰之大發工業區截然不同。
或由台25 9.2K代天府西方寺進入,車行1.2K登山口停車,步行5分上至稜線"10分至三角點。

尚書林:位於鳳山市與大寮鄉交界處,標高57公尺,有顆一等三角點基石及大寮後補三角點基石。

25/3.55K全國加油站前左轉影七路,路口有天兵忠 靈祠指標,前行約1百公尺抵天兵忠靈祠,取左續行不到1百公尺停車。

取右上方經墓園抵上方的步道(右下可通天兵忠烈祠),取走續上抵第一座山頭,立有大寮後補三角點基石一座,稍下抵四叉路口,右下是通往灣頭南巷的登山口,取直續上至山頂的四角亭,涼亭後方就是一等三角點基石,另涼亭前方樹下有顆聯勤測量隊的內補041號基石,亭內地上仍有"統一中國"字樣,照相後原路回停車處,步行上下約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