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鎮

和美早期叫「卡里善」,係為平埔族原住民巴布薩﹝BABRZA﹞族語,意指熱與冷交界地,為半線﹝BABU RA﹞社,阿束﹝ASOCK﹞社之地。漢人於明末大量移入,形成庄後,音譯為「和美線」。相傳先民移台,來自漳、泉二地移民,係以詔安圳為界,以東大多為漳州移民,以西則多為泉州移民生聚之所。因為有鑑於漳泉械鬥迭起,為勸誡械鬥,和睦美鄰,共同創建美好地方,所以稱之為「和美」。至民國九年十月一日成立「和美庄」,始定今名為和美。

和美鎮除了以「和美織仔」紡織聞名「全台」之外,還有洋傘業橫跨「台海兩岸」,和美洋傘不但在台灣出名,連在大陸深圳一帶,也有「和美雨傘巢」之稱,被稱為和美人另一項經濟奇蹟。

詳細行程(103/09/02)

道東書院:位於和西里和卿路101(與和光路交接/和美國小活動中心旁),國定二級古蹟,創建於西元1857年,是目前台灣各地留存清代書院中較具原貌者,在台灣清代書院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占地面積達二千五百坪,四周有圍牆將連照壁,及巽位的山門,入內有泮池,廟體坐北朝南為二進之四合院。門廳面寬三開間,闢三門,前埕右側立一座惜字亭,亭高二層,體態秀逸可掬;中庭亦寬敞,左右各加一護室,正殿講堂亦為三開間,深有五間,殿宇氣勢恢宏,內祀宋徽國文公朱子神位,講堂左右有日月圓門,內為古時山長住宿場所。書院格局完整,建築尺度親切,氣氛寧靜,充分顯現古代優美的學習空間,而西廡前之惜字亭常見於書院,說明著傳統社會對文字尊敬之態度。在建築裝修部份有傑出的表現,像屋頂上的泥塑剪黏作,鰲魚造形古趣橫生;而殿內棟架彩繪,則聘自還社里廟宇彩繒名師陳穎派完成,其圖案設計或詩書畫作品,是一貫溫文儒雅的風格呈現;另外匾額題字,出自莊俊元、王席聘手筆,足見古院藝術氣息的濃郁。

陳虛谷洋樓:位於塗厝里和厝路過培英國小不遠處的萊爾富超市右轉即達(和厝路二段585/1390K),為文學家陳虛谷,用藝術家手法所建造的經典建築,它幾乎和民國同壽,屬於日本時代的建築,該洋樓已有將近百年歷史,是地方上令人懷念的指標建物。這座巨宅當初在建造打地基時,是先用刺竹密插田地,再加上粗砂粒,並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水泥建材和石頭攪拌舖在地下,使其地基深度達數尺深,並不亞於目前挖地下室建大樓的作法,所以不但排水良好,而且根基穩固,能承受載重,到如今房屋尚無龜裂痕跡。和美古洋樓的有名,在於它的建築結構,融合了中、西建築的精華,門楣「山頭」上洗石子建物標誌,特別點出主人的風格「悠然見南山」,讓人在初相見時,就會為主人的思想和氣度所折服,雖然因年代不太久的關係,未能列入古蹟之林,但卻是那個時代的指標建築,到如今則是具有人文素養、歷史情節與主人相伴,成為令人懷念的老厝 。

德美公園:位於和頭路,是和美鎮最具規模的一處人造公園。前山大多是黑板樹林,後山則是成排的老榕樹,這裡是親子休閒遊憩的好地方,一排排的樹木好似歡迎遊客的來到。紅亭、綠樹、藍天,美麗的德美公園為和美妝扮美麗的色彩,提供民眾休憩場所,讓大家擁有一流的生活品質。

地籍測量控制點紀念碑:位於頭前社區入口,碑前有顆四等地籍測量用三角點,係省地政處86年建立,另於旁側的溝渠旁也立有水源控制點及地下水觀測井一座,公園雖小,但樹密遮陰,是當地居民避暑休閒的好地方。

阮氏宗祠:位於東坡路861號,。其祖先在康 熙年間從唐山到台灣,先人重視教育,為免子弟奔波到約五里之遙的「道東書院」讀書,所以在古厝後院私塾,特別設立房間供老師使用,讓學生碰到間題時,可以直接去找老師問明白。阮氏家族後代也都很爭氣,政界及其他職業都很有成就,似乎可以印證設置私塾也是祖先的重要文化遺產。